見出し画像

独自成都游(3)感受当地节奏和温度的深度游

Vol 65

每到一处,利用当地公共交通旅游市区景点,可以感受到当地市民的生活节奏,不同时间段在地铁或公交车上遇到不同层面的市民,从他们的形态中感受城市的不同温度,这就是深度游的乐趣。

这种体验的前提是,行程安排不能太紧凑,太追求效率。旅游不是直奔景点,寻找车站、乘车看车内窗外都是旅游体验的一部分。

重庆大足的大街
重庆大足石刻博物馆

无论是在成都市内,还是去成都周边景区,我尽量利用公共交通。2公里左右的距离基本上徒步。景点直达的公交巴士距离远时间长,从车窗上扫描一路不同街区也不乏是一个轻松并充满变幻的对当地状况的观察和观赏。

重庆大足大街

公交卡、老年卡、学生卡

成都市的地铁交通线网很完善,市内公交车也很多。

公交车的客人不多,上车总有座位,用老年卡乘车的人比例最大,因为车上的收费装置每次都会自动语音乘客的缴费方式。比如“老年卡”、“支付宝刷卡”、“学生卡”……。
每当听到“老年卡”,我都不禁要打量一下上车的老人,猜测着他们出行的目的。听说有人是乘公交车去远处的公园锻炼,也有人是去远一点的市场购物,也有去免费的文化设施和自然设施游玩。

公交车上的收款装置

公交车在郊区地段行驶时,当地的老年农民也和城里人一样拿着老年卡乘2、3站下车。和城里的老人不同的是,他们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出行所需,公交车的老人卡带给他们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变。

沿途道路两侧的建筑、商店、绿化带等都呈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和发展风貌。如此用双脚丈量大街小巷,在沿途的问路中与人们对话,都会对这座城市有更细致的了解并留下更深的印象。

曾经在上海旅游时没有用完的交通卡,据说全国通用。在成都市内用来乘坐地铁和巴士果然很方便,居然有了一点可以和当地人一样刷卡的优越感。

上海公共交通卡

成都去青城山、都江堰很方便。先乘地铁2号线到终点站【犀浦】,快铁连接着成都、都江堰和青城山,半个小时就到了。我以为快铁是随到随乘的,后来才知道,旅游要有事先预购车票的习惯,因为车票数量是有限定的。

地铁【犀浦站】和快车是同一个站台
成都去青城山和都江堰的快铁
成都到都江堰和青城山的快铁车内

现金还是需要的

青城山和都江堰相隔不远,青城山和都江堰的两个景区有专线巴士101,只要2元。游客一般只知道乘快铁在这两个地方移动,因为两处快铁站离景区都有一段不近的距离,需要换乘观光车或出租车,花费要多好几倍。这是从青城山民宿的房东那里知道的。

青城山快铁站

住在青城山,去都江堰那天,在民宿附近的101车站上车后刷卡,被刷卡机告知“刷卡未成功”,上海交通卡在小城市不能用!

司机让我跟车上的乘客换钱,并抱怨道:“出门怎么不备零钱呢?”。有位好心大叔口袋里掏出一大把纸币,一边找出一元的纸币,一边也跟司机一样批评我。

虽然在成都市内遇到过对方“好久都没看到过现金了”的惊讶,但是不少地方的市民还是习惯于用现金吃早餐,兜里装着零钱乘公交。成都市民的用钱还保留着一些传统方式。

城市市民习惯了用身份证在自行购票

乘高铁和长途大巴时,因为没有身份证,我只能去车站售票窗口。一些来自小地方或农村的人也是在窗口排队,并用现金买车票。

成都南站的长途汽车站

红旗牌轿车

青城山和都江堰都没有地铁,公交车是主要的交通手段,此时对出租车的依赖就会更多一些。在都江堰,某日一大早去高铁站。出了酒店碰巧遇到一辆没有的士标志的车在寻客。上车后发现是红旗牌的。

在我的记忆里,红旗牌轿车是长期被用作中国重大庆典活动的检阅车,是国家领导人乘坐的高级车。我好奇地询问司机开红汽车的缘由。

方向盘上的标志让我注意到是红旗牌轿车

司机说,喜欢红旗牌是因为它是中国民族汽车高端品牌代表,买来自家用的。

不知道红旗牌有哪些档次

他说:除了民族自豪之外,如果说有什么特殊用场,那就是婚礼公司有时候会约车,同样红旗牌的车主都穿上礼服,戴上白手套,庄重地组成浩浩荡荡的红旗牌婚礼车队为新婚夫妇助威。

红旗牌的标志

印象中的红旗牌轿车车头是一面红旗,左右车灯也有红旗的标志。我上车时没看到这些标志,下车特意拍了车的照片。原先的红旗标志变成了车头的一道红色图标,没有过去醒目,难怪我上车前没有立刻注意到是红旗车。

出租车司机是当地最接地气的市民之一,也是熟悉市况、耳听八方的消息灵通人士。虽然没机会看到红旗轿车婚车队的壮观,但可以想象着这道风景,体味着成都市井的又一个场面。

本文的AI制作视频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videolanding?nid=sv_7375432954242139525

本文日语版


いいなと思ったら応援しよ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