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大师生活中的一张一弛
Vol 5 日本 在日华人 画家
我熟悉的朋友中有位油画大师,他叫曾剑雄。我称他曾老师。
我曾经分四集系列介绍过曾老师从中国的年轻时代到步入日本油画大师行列的经历。
每年春秋两季,曾老师分别要在日本的两个著名的画展中参展(参见《旅日油画家曾剑雄》第二集)。不管懂不懂油画的“曾画家的熟人”每年也都会期待画展期间一睹大师的新作。
从作品背后看到的
1月底2月初【日展】巡回展来到名古屋,曾老师今年的新作是一对来日本躲避战乱的乌克兰母女构成的《祈愿》。
曾老师解说了它的完成过程:
模特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她们还不善于通过表情和动作把内心感受准确地表现出来。画家根据对作品的构思和表现主题设计模特的空间角度和画面布置,模特的眼神、面部肌肉甚至手指的表情都要靠画家一点点地引导、示范和纠正。
准确地说,作品呈现的不仅仅是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还有他在导演、服装、灯光、美工等方面的一系列知识和能力。同时作品也体现了作者对时代的关注,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
在展馆除了鉴赏曾老师的作品,我还就目前的栏目主题(第三地)采访了他除了绘画之外的兴趣爱好。
听了我的采访意图和对“第三地”定义的说明,他有些困惑地说:
“那么你怎样释放压力,调节生活的张弛感呢?”
羽毛球运动
“从在国内研究生时代起,我喜欢打羽毛球,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精神也得到了放松。我居住的丰田市拥有很多设备不错的公共运动设施,市内一些企业的运动场馆也对外开放,所以,我们这些喜欢运动的人总能在自己方便的时间段找到打球的场地。
打球伙伴不分中国人和日本人,大家按照抽签顺序上场。不用会话,也不必记住对方姓名,随着挥拍、腾跃、奔跑和紧张的博弈之后,相互点头道别。有的人一起打球很多年,只记得相貌,从来也没有说过话,也不知道姓名。“
当被问道为什么能长期坚持打羽毛球时,曾老师说:
“因为自己的工作性质没有时间概念,有时候作画从早到晚连续作业。每周1到2次打羽毛球,这种酣畅淋漓的运动快感和简单的人际关系正好满足了保持体力的需要和不必要在应酬上花费太多时间的个人习惯。”
逛古董市场
曾老师的另一个休闲方式是逛古董市场。
古董市场很多类型很多,除了店铺外,也有当地人定期在某个开放场所定期举办的古董集市。自由参与的市民把自己家里的旧东西摆在摊位上出售。日常生活用品,工艺品等应有尽有。
曾老师并没有明确的购物目标,他希望在闲逛中邂逅可以在画作中扮演角色的道具。或是古董,或是摆设,或是他根本没想到的器具,还可以跟卖主讨价还价……。
正因为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而让逛市场有些神秘感和不期而遇的惊喜。这种随意闲逛还能给创作带来灵感。被淘来的物品有的成为他的作品的主角,有的成为配角,在曾老师的笔下,它们都成为了表现时代、历史和文化的符号。
从曾老师的谈话中我发现,羽毛球场、古董市场以及信息网络都非常具有典型的“第三地”特征:
只不过曾老师与他人的谈话沟通在整个感受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这些并不影响第三地所产生的效果:
通过运动缓解压力;通过在古董摊位淘宝而获得喜悦和创作灵感;通过上网拓宽视野……,而这些活动都是有别于工作和家庭的”精神生活“。
尽管第三地的形式因人而异,而”释放感“”满足感“和”舒适感“则是现代社会的人们生活中需要的润滑油。
日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