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南港茶山地景及產業資源運用—提案說明
本文為「田間茶山」團隊於2024.09.01(日)舉辦之「南港茶山走讀創生行動」所撰。
以下內容將先基於當日收尾時討論會的發表意見條列說明可利用資源與之優缺點,末尾新增與校專業相關之初步提案。
▶大坑溪水域應用
據當日現場觀察及成員感想,大坑溪邊向來有釣客,沒有禁止戲水告示(同流域的大學一側便有)、水質清澈而得魚、近年未有氾濫,若是能開放在此水域中嬉戲,有望為山腳帶來遊客。
然而,除了改造所需經費、人力及時間,此提案也將大大提升大坑溪的維護成本,最可怕的後果是帶來髒亂、汙染原先乾淨的河水。在南港茶業發展完全成熟前,不建議將大坑溪的利用列入考量。
▶山岳與天光
.山岳風景
茶農零散的大坑山區,不如石碇、坪林般坐擁細膩有序的梯田美景,實屬遺憾。不過若於南港與石碇區的交界上向東南方眺望,可觀賞石碇方向的四重山美景;往下探身,能感受到清涼山風拂去暑氣。整齊排列的山稜,有望吸引登山客與喜好拍照者前往。
加上前方不遠便能抵達鹿窟事件紀念公園——也是南港、汐止、石碇三界交點,若能在其處建立地標,更加深入大坑茶山內的路線也能現形。
.午後光影、日落
教會的彩繪玻璃能夠跨越年代長青風靡,不妨考慮增加利用午後光線的玻璃窗或藝術品,使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當然,和茶主題有關)。美麗的展示品不僅能吸引遊客拍照宣傳,同時令人感激大自然光芒的精工。
不僅如此,在盆地邊上恰好面對日落一方、地勢較高、又備有休憩與交通的南港茶山,或許能成為欣賞日落山頭的最佳選點之一。
.夜景與觀星
位於近郊的大坑山區,要達到暗空公園的標準實在艱辛;不過即使不得通過國際暗天協會的標準,本山區依然能算出車載斗量的星星,是台北盆地東南角易於抵達的暗空地點。(事實上山腳下只要遠離路燈也有都市地帶中算不錯的觀星條件)
此外,像從陽明山能南眺台北一般,自東南端欣賞盆地夜景,不失為選擇一種。2023年底茶葉製造示範場舉辦的跨年活動,也因能在空曠地點愜意享受台北101煙火,使有限名額炙手可熱。同樣時間、更特殊的自然資源,則是每年梅雨月前的賞螢活動,其更仰賴環境的維護。
讓自然美景變成象徵,也是保護環境不受開發破壞的柔性手段一種。唯要遊客注意大眾運輸的最後發車時間及運量,與造成通路阻塞。
▶傳統活動體驗與應用(灶台、葉船)
走讀當日,一位成員與講師利用樹林邊採集的長條狀葉片摺製了一艘小船,聽聞其可乾燥保存,也能一次性在水上漂流。若能利用周遭植物,教授遊客製作葉船來作為甜點容器,並帶至大坑溪上賽船,便是一項環保、愛護環境的懷舊活動。
距離余順園茶莊五分鐘的下坡,余氏古厝中有一口不常使用、需燒柴火的傳統灶台,詢問家主可知其已經為來訪者使用過,例如悶製雞肉。如可借此傳遞、體驗控灶的技術,對於喜愛嘗鮮活動的遊客,或能成為吸引力。
不過,可用於製作食品容器的綠植,以及目前仍屬於私人住宅的古厝,此兩項顧慮安全與隱私,利用成效或許不佳,暫且不提議實踐。
▶▶路線與交通
.登山路線休息點與奉茶
南港山海拔不過375公尺,闢有隨招公車經過的主要馬路一條,路上偶爾可見涼亭等休息點;若是不想攀登山間窄小的步道,或是需要車輛載回市區,以小5的終點站光明寺為目標邁進,不失為一條爬山練習之路線選擇。
當然,運動時最需要的資源便是飲用水。然而茶壺管理需要人力或附近居民自發提供,若無利用也是浪費,這更適合此登山路線更受歡迎後再行實踐。
.加開身障交通手段、接駁車
目前前往茶山僅有小5、小5區兩種小巴供選擇,對於輪椅族尤其不利,年長者等也會為關節疼痛所苦,因此減少自發前往之意願。不過想使用低地板公車,目前此處的人流收益並不足夠換得大巴固定行駛,只得維持現狀。
若有朝一日,茶山觀光路線順利發展起來,個人希望可以增設接駁車路線,覆蓋大坑山區的各個農作地景、增加遊客探索動機。
.鼓勵走路或大眾交通
承〈山岳與天光〉之結語,目前往山上的單線道,即使只是會車也萬分艱辛,陡峭的U形彎路尤其危險。筆者在淡水探索F公車路線時,已經感受到往來三芝的山路即使是雙向道,在清明、花季時期仍然壅塞,故不希望因為自駕吸引力較高帶來嘈雜悶熱的私家車。
自然,徒步或利用公車便成為預防的最佳方案,不過車輛也是茶山成為觀光熱點後的問題了。
▶▶持續辦理茶山與茶廠活動
舉辦過音樂演奏會、親子遊憩、時節限定活動的茶葉示範製造廠,以及台北女兒茶、南港社區大學、本次走讀主辦單位田間茶山等茶山研究的領頭羊,承蒙各位竭力耕耘,才讓台北郊區一角的寶地與傳統產業得以維持。祈願在引入人流、賺取更多收益的同時,取得人流與環境、安寧維護之平衡,有朝一日或許能創造大坑茶業的工作機會、打響南港桂花包種茶的名號。
▶▶與校內專業有關之提案—在地化茶道設計
本提案是開學後幾日、自課間所學新知併發出的靈感,目前還在非常初期、沒有定案的資料收集與學習過程。日本傳統茶道提倡「和敬清寂」之文化,於現代服務業、職場,甚至待客、待人處事需要洞察與關懷的修養上有所助益,同時能深化珍愛自然與惜物之美德、禮儀。且,在愈加快速、缺乏耐性的現代,藉由茶道離開網路、靜下心來感受季節,隔出難能可貴的靜謐時光,何不幸哉?
若確實如當日訪問所言:當今茶業缺少新血與年輕客群,結合受歡迎的日本文化是一個常見又向來易於買單的構想。不過對於文化結合與挪用對於大和民族是否有所冒犯等問題,需待小弟進一步學習茶道、設計符合台灣人生活習慣的茶道之流程方案,才能進行調查。
■理念與理想
【公眾利益】
.將自然環境化為重要地方價值,柔性阻止舊莊地區的過度開發
.振興並保護屬於舊莊(大坑山區)的傳統茶產業不至衰亡
.創造茶業工作機會,減緩高齡化、缺工問題,產業得以傳承
【個人利益】
.藉由引入茶道文化,培養和敬清寂、尊重自然之美德,強化公德同理心
願故鄉南港舊莊永遠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