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出し画像

【南港舊莊】茶香包活動筆記241116

  作為興趣研究的地方學不知不覺已踏入兩年,累積了不少筆記,為使資源活化以後有空閒將整理部分可讀、有參考價值的內容。當然,人工筆記的對象也多是人的口述資料,經過多手轉譯無法保證正式的正確性,一切內容僅供參考。
  除了筆記,另外加入了本來應該屬於日記的內容,因為要分開寫很麻煩,這點就別見外了吧。


08:44 小5不知為何格外擁擠。途中有人下車時,站在門口的我自然要先退出,剛好開門在一間山腰上的廟宇前,馬上反應拍下了一張照片。雖然個人對宗教沒什麼興趣與背景知識,但作為地方文史的資產,只要經過還是會尊敬地行個禮。
09:21 講師的手指的是2~3天的桂花,花朵較黃、小,上面四天的花雖然又白又大,看起來顯眼,但香氣已經褪去。桂花花期只有四天,算是不長不短。
 09:51 桂花、專業緊實的茶香包,茶葉的話應該依序是木柵鐵觀音、文山包種茶(不太肯定)、碧螺春綠茶

【乾燥茶葉的香氣】

>蜜香紅茶
.阿嬤織布機(舊床單)的味道
.簡介牌:龍眼/熟梅/果乾
.外觀:張開較大、煤炭黑

>東方美人茶
.蜂蜜和霉味
.簡介牌:蜜桃/荔枝/蜂蜜
.外觀:白毛,枯草棕濃綠

>木柵鐵觀音
.魚鬆、毛毛蟲、木炭
簡介牌:可可/堅果/玄米
外觀:球狀,濃郁古樸紅

>文山包種茶
.抹茶、雨水味
.簡介牌:玉蘭/桂花/柚花
※和南港包種茶給我的印象差不多,有機會要進一步知曉差別。礦物質土有差異嗎?

>碧螺春綠茶
.草味、青澀、庭園造景的泉水
.簡介牌:青草/綠豆/黃瓜
.長條,張開較大;顏色淡,黃綠

【茶香包製作教學】

(※忘記問這個的詳盡功能了,失策。只記得好像是以前人幫茶葉揉捻整形成團的方式,用來示範的是南港桂花包種茶,木柵的茶也會用。)

濕的茶很重,抓住四角後開始轉,捏成立體的圓。
鐵觀音揉球、往下壓、往前推。反覆加熱、解團,最少33次(所有製茶過程最多)。一球75g。
右手往前推,左手往下壓

茶葉有3~5%的果膠(※忘記這條資訊的確切用途了……)
紅茶揉最久,要連續2~3小時

10:06
10:14 南港包種茶的空鋁箔包有蜂蜜蛋糕或烘焙餅乾的香味
10:29 應該是會展示到年底的風味輪的一部份,這個資料比較難記所以拍下來了。
各家茶農之間的製程細節似乎有所差異,例如窨花的茶花比(我不確定萎凋的攪拌次數有沒有太大差別),不過基礎應是差不多的。
10:30

【第一段其他筆記】

桂花包種茶的花條件、南港土質特色

不叫薰花叫窨花。
桂花包種茶:使用南港包種茶的嫩芽心(※包種茶的芽心是指乾燥後一心二葉取心製作嗎?這樣會不會很耗工?待確認)
茶花比有3:2/4:3/5:1,各家不同。南港女兒茶用3:2。
桂花花期只有四天,採2、3天的。第一天還有生菁味,2、3日黃小,第四天香氣銳減,白大
24小時後開始乾燥(※應該是指窨花的時長?)
南港包種茶:南港的石灰岩層→石仙氣,海洋的氣味(※石仙氣好像是什麼法國的學術研究定義出來的?)


10:49 製作完成的「一心二葉造型」茶香包,主要是講師幫忙的,我的手非常不靈巧。報名人數只有七人,不只變成小班教學,多出來的材料與獎品也帶過來放送,完全是賺到了。
10:53 真正專業的緊緻茶包

【製茶機器筆記】

(※這部分講師有說不能用太長時間,加上筆者缺乏背景知識,也難以細問,諸多不善僅供參考)

萎凋:包種茶攪拌(翻上來)三次
葉子水分蒸發到邊邊變紅(氧化)
(「走水(很)順」的意思:氧化不在主脈,否則茶做不好。好葉片泡過也Q彈)
浪菁:酵素氧化。破壞以釋放液泡中的蛋白質兒茶素等。發酵度越輕要越早喝完
乾燥機:(※沒有記錄到,只是有這個使用步驟)
揉捻機:望月形用來捻包種、烏龍等。紅茶用平底的,不同
解茶機:把打結成球狀的茶梳理開
布球揉捻機:包種不會用
手拉式乾燥機:一層一層往下,七次、三個循環。使儲存濕度抵達7~8%的初乾(毛茶)
冰箱型乾燥機:濕度3~5%,精製

11:39 手拉式乾燥機,今天看到最好玩的製茶機器。旁邊的拉桿一次次推拉,讓茶葉一層層往下掉。
11:40 掉到最底下的茶葉從側邊抽屜取出。

【第二段其他筆記】

茶葉、發酵與氧化的定義

青心烏龍:蘭花香主基底→桂花香(重發酵)
南港發酵度比坪林重
茶山上有百年桂花樹可使用(※我想了解這個資訊的確實性,畢竟開了一百年花的樹太讓人好奇了)
東方美人取毫心製作(※這裡也是指取葉以外的心體嗎?)
台灣茶葉只有酵素氧化,真正意義上的(有菌)發酵茶只有普洱茶

茶苦澀味來自兒茶素
葉底(泡過的茶葉)茶葉的一切證據,如生長環境有沒有積水


【歷史展示室的筆記】

南港包種茶批發到坪林的商會銷售(※坪林應該比較靠山裡吧,是要銷售到哪裡……?東部嗎)
坪林以前的包種茶比較重,因為王水錦視力不好用嗅覺確認,攪拌大力
現在高山茶(仿效梨山茶)越做越輕,淺淡綠菜香
南港包花茶從清朝流傳下來,浪菁技術被帶進來後,1913年開始本地生產(※「包」字不確定是否正確,因為是用聽的)

以前黃枝花春茶(4~8) 茉莉花夏茶(7~10) 樹蘭花秋茶(8~9),用於增加包種茶(蘭花基底)不同香氣
中國北方偏好味道重的香片
七星茶賽會(1923)頂級茶區:一嘉義龍眼林、二凍頂烏龍(鹿谷)、三??(※沒聽懂)、四七星
「北包種,南烏龍」
綠觀音:輕氧化重烘焙,效期短

12:01 沒注意到有人已經詩寫過大坑景色,太有趣了記錄下來

【添進有機茶園.煙仔茶筆記】

比包種茶重,鐵觀音程度的焙火。是被小綠葉蟬咬的春茶(青心烏龍)
是這座茶園的特製品,其他地方沒有。和包種茶或東方美人都有差,不能說是兩者的混合體
茶園內有蜂巢,因為自然無毒聚集。
東方美人用青心大冇製作

10:57 茶湯顏色意外偏淺
12:32 外面正在施工,聽說不是颱風的原因

いいなと思ったら応援しよ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