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日本科技新闻】利用光化学再生循环有机氢化物策略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盐
二氧化碳(CO2)在大气中浓度的升高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问题。另一方面,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等)也会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枯竭。为了同时解决这两个严峻的挑战,使用太阳光将CO2转换为可利用的燃料,即所谓的人工光合作用,被认为是一种一箭双雕的方法。使用不同的策略进行CO2还原反应(CO2RR),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图1)。然而,为了使CO2RR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催化剂系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仅使用可再生能源;(2)使用地球上储量丰富的元素;(3)不需要高还原能的还原剂。尽管光是一种有吸引力的可再生能源,但目前已报道的大多数CO2RR方法都使用电力,并且所使用的许多催化剂都基于稀有重金属。
为解决上述问题,日本神户大学的Ryousuke Matsubara课题组近日在Nature Chemistry 期刊在线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不含过渡金属的CO2RR催化剂系统。该系统在可见光条件下,使用基于苯并咪唑的有机氢化物催化剂进行CO2RR过程,并使用咔唑类的化合物作为光敏剂对苯并咪唑进行再生循环。该系统的甲酸盐转换数(TON)超过8000,并且不会产生其他还原产物(如H2、CO或草酸盐)。
首先,本文作者注意到1,2,3-三甲基苯并咪唑啉(BIH)作为一个强还原剂,具有还原CO2的潜能。为了使BIH在光反应系统中得以再生循环,作者对BI+(I-) (BIH的氧化产物)的光化学还原过程进行了研究。BI+(I-) 表现出深度负还原电位,需要一个还原能力极强的光敏剂给出电子,进而将其还原。通过一系列筛选,作者选择咔唑类化合物1作为光敏剂(激发态氧化电位-2.75 vs. SCE)、维生素C作为电子供体,将BI+(I-) 光催化还原为它的还原态BIH(图2)。在可见光下照射15分钟,BIH的收率为66%。此外,作者还对 BI+(I-) 和 BIH 体系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相同条件下照射20小时后,反应前后 BI+(I-) 和 BIH 的总摩尔量几乎恒定。这一结果表明 BI+(I-) 和 BIH 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胜任长时间催化循环。
本文研究团队开发了不含过渡金属的CO2RR催化剂系统。在室温、一个大气压的CO2氛围这样温和的条件下,实现了可以将CO2转换为甲酸盐的光化学反应。该反应只需太阳光即可进行反应,不需要来自外部的额外能量(如电能)。同时还对具有高还原力(给予其他分子电子的力)的非金属光敏剂进行了研究。通过修饰分子结构,开发出了在可见光条件下也能获得高还原力的非金属光敏剂。另外,对该CO2RR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机理研究,为将来解决环境与能源问题开辟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