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出し画像](https://assets.st-note.com/production/uploads/images/102255500/rectangle_large_type_2_d57096e81886ea0a2d462a8ffd259258.jpeg?width=1200)
2023/1/17日本Yahoo!NEWS個人新聞報導
《First love 初戀》席捲全台。在國際展覽會上看見文化內容產業的當前定位。
不論是像Netflix、Disney+的影音串流平台,YouTube、TikTok的動畫短片頻道,或者是行動漫畫的Webtoon等,數位網路平台正向全球擴展。對此,我們邀請了台灣國際展覽會及影視製作的相關人士分享心得,一起來透視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發展可能。
《First love 初戀》連續三週位居台灣第一名
「我看了一部叫《初戀》的日劇。故事和主題曲都很不錯。妳看過嗎?」
最近收到好多台灣朋友傳來的訊息,熱烈討論這部從2022年11月24日在Netflix上映的日劇,以日語原音搭配中文字幕,不僅火速登上排行榜,更連續三週蟬聯台灣Netflix戲劇排名冠軍,甚至在12月19日至25日也高居排行榜第二。另外,12月3日日本推出《THE FIRST SLAM DUNK》電影版,於1月13日在台灣正式上映,原作動畫至今仍在重播,不但有宣傳巴士繞行台北市區內,台灣文藝雜誌《聯合文學》更發表了關於這部電影的專題報導,上映首週成績亮眼,一票難求。
日本文化內容產業在台灣仍然十分收到歡迎,每天都有相關的新聞報導並成為熱門話題,反觀台灣文化內容產業是什麼樣的呢?
舉行大規模的展覽會
台灣政府自2020年開始舉辦大型展覽,擴大預算規模以促進文化內容產業的出口。
「台灣創意內容大會(TCCF)」於2022年11月3日起為期11天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行。台灣以及來自全球的參展國家紛紛以各種方式展示內容,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大型IP(智慧財產)的交易舞台。
2022年度TCCF共規劃四個單元。提案大會(PITCHING),進行多面向的提案展示;內容交易市場(MARKET),各種電影發行商、節目製作公司、出版社等製作公司設立實體展區;創新展演(INNOVATIONS),提供體驗跨媒體應用技術的展演活動;國際趨勢論壇(FORUM)將舉辦內容產業相關人士相互交流的研討會。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80756197753-vae2HQ7h5d.jpg?width=1200)
2022年是第三次舉辦TCCF,共有159間國內外公司、831件作品一同共襄盛舉,各個單元參加人數是PITCHING689人、MARKET14,323人、INNOVATIONS43,029人、FORUM1,193人。今年由於台灣邊境解封,展位上也出現了來自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及其他國家的參展商。
會場內亦設有日本東京電視台的展區,動漫事業部國際業務辦公室的陳映庄先生表示:
「我們考量後決定參加是因為台灣是支持東京電視台節目的主要客戶之一,相信這是不能錯過的銷售機會。 」
多數廣為觀眾熟悉的日本節目已經被台灣的有線電視台及其他機構購買,除了「元祖!大食い王決定戦」(火力全開大胃王)和「家、ついて行ってイイですか?」(跟拍到你家)等綜藝節目外,電視劇「孤独のグルメ」(孤獨的美食家)也因為以台灣為拍攝背景的關係,引起了火熱的討論。雖然在展覽現場僅有東京電視台一家日本電視台,但在台灣日常生活中,都能在電視頻道中看見包含NHK等其他日本電視台。
推廣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積極態度
筆者於2022年11月9日前往TCCF會場。今年的TCCF記者會先針對整體概念進行說明,後續邀請政府首長逐一致詞,包括文化部部長李永得、今年接任文化內容策進院(文策院)一職的董事長彭俊亨及文策院院長李明哲等,推廣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高層齊聚一堂。
台灣文化部就像日本的文化廳,業務主要為規劃資金補助;而文策院則像韓國的文化內容振興院,是2018年通過《文化內容策進院設置條例》後於次年2019年成立,主要鼓勵民間投資,發展文化內容產業市場,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政府機構。
在12月27日蔡英文總統舉行的記者會上,宣布延長男性的義務兵役期,日本多家媒體也相繼報導。但在2023年的政府預算案中,教育科學文化的預算比率為18.2%,相較之下高於國防預算的14.6%;此外,文化部的預算核定金額為212.2億元(約955億日元),比前一年增長了20%。順帶一提,日本也宣布為支應國防支出而增稅,即便如此,根據2022年度財政修正的預算比率,國防開支及教育科學促進開支都僅各佔預算的4.9%,與台灣有明顯的差異。
並非所有的預算都會投入到文化內容產業推廣上,但從設立相關法律條款、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及增加預算編列金額等事項中可以看出台灣政府對於文化內容產業推廣的積極態度。
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持續摸索
在韓國,文化內容產業由政府主導並大力推動,作為國家政策成果顯著,例如《梨泰院Class》、《魷魚遊戲》等Netflix影集;儘管BTS防彈少年團在2022年宣布停止活動仍擁有爆炸性的高人氣,諸如此類K-pop的發展,都顯示出近幾年風靡全球、勢不可擋的「韓」流。
至於台灣文化內容產業,雖然在政府的推動下瞄準海外市場,結果卻很難說是成功的。
例如將同名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的《天橋上的魔術師》(邦題:歩道橋の魔術師、參考連結1)、歷史劇《斯卡羅》(原作《傀儡花》、日語版《フォルモサに咲く花》)、Netflix影集《華燈初上》(邦題:華燈初上~夜を生きる女たち), 3部作品都花費2億元(約9億日元)以上,以台灣製作規模來說投入了相當高的預算。
這3部作品在台灣的反應熱烈,其中2部更透過Netflix在全球播出,而1部較為可惜未被購買版權。其中也有筆者無法完整看完的作品。
或許個人喜好傾向台灣,但相較台灣才剛起步,韓國從1990年後開始,2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文化內容產業的出口,鑑於投資《魷魚遊戲》的製作預算約為24億日幣,台灣和韓國的差距仍然很大。
這讓筆者想起過去曾在台灣也有爆炸性的發展。2001年,由日本漫畫《花樣男子》(Hana Yori Dango)真人改編的電視劇《流星花園》,隨著戲劇及演員F4在亞洲掀起了巨大的熱潮,台灣電視劇隨後幾年即走向偶像劇路線。
這種「原創日本漫畫改編偶像劇」的成功經驗,長期以來對台灣影視製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很簡單,幾乎沒有跳出這個框架的作品。
吶喊著想要跳出框架的聲音,不是別人,而是來自演員自己。
2016年,吳慷仁獲得了台灣金鐘獎的戲劇節目男主角獎,在頒獎典禮致詞時,他向出演的電影導演和製作團隊表示感謝後提到:
「我們在台灣拍攝演戲真的很辛苦,賺不到什麼錢。很多人去內地,也很好。可是我真的很希望留下拍戲的人。我希望長官給我們更多資源,我希望電視台開發更多不一樣類型的戲劇。在座的都是精英,還有很多的演員還在等待拍攝,但我很幸運地被導演看到了我。我們需要有更多的選擇。我相信演員們會全力以赴」
自此之後,以台灣小說及其他民間故事改編的原創作品數量不斷增加- -回頭審視,政府認真的規劃,台灣正如火如荼的準備更多元的作品。綜觀未來台灣文化內容所呈現的重點會是什麼呢?
台灣專業人士淺談影視發展現況
「我認為最需要的是一個能說故事的好劇本」
《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的製片人西本有里小姐說道。2016年開始合製台日電視劇,目前系列的第四季已經開始拍攝(參考連結2)。
2022年,西本小姐所在的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了電影《素還真》。該片在台北電影節和金馬獎的多個獎項中獲得高度評價,並入選韓國、瑞士和加拿大等國外電影節。由於時常接觸到台灣內外的作品,她強烈感受到在現實製片過程中,劇本是「與世界對抗」的重要核心。
將原創故事或史實改編成電影時,劇本的好壞即講故事的好壞,並決定了作品的好壞。台灣的作品多數為「不知道的事情」,無法被假設,並未有足夠的吸引力去引導觀眾進入故事情境。如果是想了解史實的人姑且不論,要讓初見且未知的觀眾觀看到最後,還是相當困難的。
她在拍攝現場深切感受到的另一點是:台灣缺乏演員人才。
「在日本有演員專門班、藝能經紀公司和小劇場,它們培養了跨世代的明星,包括兒童演員,活躍在電影和電視領域。」
由於製作預算、影像技術、演員團隊、技術團隊和劇本......,隨著全球數位平台逐漸擴展,也可能透過跨國界合作方式,產出優質內容的影視作品。
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可能性在哪裡?
那麼,台灣文化內容產業走向全球發展的可能性是什麼?
筆者想舉例在TCCF展出的VR(虛擬現實)技術,它並非從無到有,而是將1創造成10或者100,這也是創意之一。要使繪製在平面的圖像看起來宛如真實的虛擬空間,是需要高規格的技術。換句話說,就如同台灣半導體,如果能將平面加工成虛擬空間的技術發展到世界頂級水準,就可以成為主導全球OEM的基地。
近日恰好有機會參觀了高雄市博物館的「VR體感劇院」,並實際體驗到TCCF展覽會裡所展出的VR技術。其中,德國插畫家所繪製的插圖被製作成一個20分鐘的VR作品,筆者個人相信VR技術在未來能為文化內容產業注入新的活力,並創造出新的娛樂模式,有著無限發展的可能性。
隨著生活資訊媒介逐漸以網路取代電視,我們開始思考該如何運用全球網路傳播平台的影響力。圍繞著預算、法規及內容等未知的變動,即使現在正處於強風大浪之中,我們也期待著台灣及日本的文化內容產業展翅飛向世界的那一天。
(原文:2023/1/17日本Yahoo!NEWS個人報導發布/翻譯:Akou)
いいなと思ったら応援しよう!
![田中美帆|『高雄港の娘』春秋社アジア文芸ライブラリー](https://assets.st-note.com/production/uploads/images/99911486/profile_758d3b1300900e507459bd9114312de7.jpeg?width=600&crop=1:1,sm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