シェア
【本文①】上古天真論曰: 女子二七, 天癸至, 任脈通, 太衝脈盛, 月事以時下, 故有子。 蓋天癸者, 言後天之陰気, 陰気足而月事通, 是即所為月経也。
【本文②】正以女体属陰, 其気応月。月以参旬而一盈, 経以参旬而一至。 月月如期, 経常不変, 故謂之月経, 又謂之月信。 夫経者, 常也。 一有不調, 則失其常度而諸病見矣。
【本文】然、経本陰血、 何臓無之。惟臓腑之血皆帰衝脈、而衝為五臓六腑之血海。故経言、太衝脈盛、 則月事以時下、 此可見衝脈為月経之本也。 然血気之化、 由於水穀、 水穀盛則血気亦盛、水穀衰則血気亦衰、 而水穀之海、 又在陽明。 考之痿論曰: 陽明者、五臓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関也。衝脈者、経脈之海也、主滲灌谿谷、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総宗筋之会、会於気街、而陽明為之長。 是以男精女血、皆由前陰而降、此可見衝脈之血。又総由陽明水穀之所化、而陽明胃気又為衝脈之本也。故
【本文①】女人以血為主、血王則経調、而子嗣、身体之盛衰、無不肇端於此、故治婦人之病、当以経血為先。而血之所主、在古方書皆言心主血、肝蔵血、脾統血、故凡傷心、傷脾、傷肝者、均能為経脈之病。
【本文②】又曰:腎為陰中之陰、腎主閉蔵;肝為陰中之陽、肝主疏泄。二蔵俱有相火、其系上属於心、故心火一動、則相火翕然従之、多致血不静而妄行、此固一説。然相火動而妄行者有之、由火之盛也
【本文③】若中気脱陷及門戶不固而妄行者亦有之、此由脾腎之虚、不得尽言為火也。 再如気道逆而不行者有之。由肝之滞也。若精血敗而不行者亦有之、此由真陰之枯竭、其証極多、不得誤以為滞也。
【本文④】是固心脾肝腎四臓之病、而独於肺臓多不言及不知血之行與不行、無不由気。 如経脈別論曰:飲入於胃、游溢精気、上輸於脾。脾気散精、上帰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経並行、合於四時五行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此言由胃達脾、由脾達肺、而後伝布諸経。故血脱者当益気。気滞者当調気。気主於肺、其義可知。是皆諸経之当弁者如此。然其微甚本末、則猶有当弁者。
【本文⑤】蓋其病之肇端、則或由思慮、或由鬱怒、或以積労、或以六淫、飲食、多起於心肺肝脾四臓。及其甚也、則四臓相移、必帰脾腎。 蓋陽分日虧、則飲食日減、而脾気胃気竭矣。陰分日虧、則精血日涸、而衝任腎気竭矣。 故予曰:陽邪之至、害必帰陰。五臓之傷、窮必及腎。此源流之必然、即治療之要著。 故凡治経脈之病、或其未甚、則宜解初病。 而先其所因;若其已劇、則必計所帰、而專当顧本。甚至脾腎大傷、泉源日涸。由色淡而短少、由短少而断絶、此其枯竭已甚也。 昧者無知、猶云積血、而通之破之、禍不旋踵
【本文①】経血為水穀之精気, 和調於五臓, 灑陳於六腑, 乃能入於脈也。 凡其源源而来, 生化於脾, 総統於心, 蔵受於肝, 宣布於肺, 施泄於腎, 以灌溉一身, 在男子則化而為精, 婦人則上為乳汁, 下帰血海而為経脈。 但使精気無損, 情志調和, 飲食得宜, 則陽生陰長, 而百脈充実。
【本文②】又何不調之有? 苟不知慎, 則七情之傷為甚, 而労倦次之。 又或為慾不謹, 強弱相陵, 以致衝任不守者, 亦復不少。 此外則外感内傷, 或医薬誤謬, 但傷營気, 無不有以致之。
【本文③】凡人有衰弱多病, 不耐寒暑, 不勝労役, 雖先天稟弱者常有之, 然有以気血方長, 而従情虧損, 或精血未満, 而早為斲喪, 致傷生化之源, 則終身受害。 此未病之先, 所当深察而調之者也。 若欲調其既病, 則惟虚実陰陽四者為要。
【本文④】丹溪曰: 先期而至者, 血熱也; 後期而至者, 血虚也。 王子亨曰: 陽太過則先期而至, 陰不及則後時而来。 其有乍多乍少, 断絶不行, 崩漏不止, 皆由陰陽盛衰所致, 是固不調之大略也。
【本文⑤】然先期而至, 雖曰有火, 若虚而挾火, 則所重在虚, 当以養營安血為主。 矧亦有無火而先期者, 則或補中気, 或固命門, 皆不宜過用寒涼也。 後期而至者, 本属血虚, 然亦有血熱而燥瘀者, 不得不為清補, 有血逆而留滞者, 不得不為疏利。
【本文⑥】総之, 調経之法, 但欲得其和平, 在詳察其脈証耳。 若形気脈気俱有余, 方可用清用利。 然虚者極多, 実者極少, 故調経之要, 貴在補脾胃以資血之源, 養腎気以安血之室, 知斯二者, 則盡善矣。 若營気本虚, 而不知培養, 則未有不日枯而竭者, 不可不察也。 凡経行之際, 大忌寒涼等薬, 飲食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