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出し画像](https://assets.st-note.com/production/uploads/images/164707085/rectangle_large_type_2_2a1e218ec89948f992b2798e7d4d5881.jpeg?width=1200)
麦卡托如是说
今天读的是麻耶雄嵩《麦卡托如是说》,原题『メルカトルかく語りき』。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版,多抓鱼入。
这本是以恶德侦探·麦卡托鲇和他实质上的助手·推理小说家美袋三条为主角的短篇系列作,收录了《亡灵嫌犯》《九州旅行》《收束》《没有答案的绘本》《密室庄》这5篇作品。接下来会一一写下每篇的泄底与感想,并含有《尼罗河上的惨案》微量泄底。
亡灵嫌犯
原题「死人を起こす」。6个高中生去一桩别墅度假,其中1人单独过夜时跌落窗外身亡。1年后,余下5人相约在别墅重聚。麦卡托受邀前去解明1年前的事件,可路上遭遇了交通事故,直到半夜才抵达。而新的死者已然出现……
泄底
1年前的死者是事故死。他隐瞒了自己害怕蝴蝶的特别病症,聚会时喝醉被搬去了门上画着巨大蝴蝶的房间休息,半夜醒来受到惊吓,慌忙中从窗口逃走结果摔死。
可新的死者则由于现场并不构成密室状态,无法确定嫌犯就是在场的其他几人之一。麦卡托为了尽快结案、获得作为报酬的这幢别墅,伪造证据、把作案者说成了1年前死去的同伴的幽灵。
感想
如果是不了解麻耶雄嵩、不了解麦卡托鲇的读者,在读到本篇的末尾时,可能会大呼上当吧。不仅没有侦破案件,甚至将私欲置于公理之上,这就是铭侦探麦卡托鲇。而本人的预备知识是读过了《有翼之暗》(和《夏与冬的奏鸣曲》),虽然麦卡托只有惊鸿一瞥般的出场,不过有了这两本的洗礼,光是「麻耶雄嵩」这一作者名就足够让人做好心理准备——不如说,我想要读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九州旅行
原题即「九州旅行」。「我」——没名气的推理小说家美袋,在家里赶稿时遭到了麦卡托的突然袭击。对方一通折腾,将电脑里的原稿化为乌有。作为赔罪,麦卡托答应为我寻找小说素材。刚出发,就在同一层楼的邻居家中发现了住客的尸体。
泄底
从房内有限的信息中,麦卡托推测出凶手打算伪造被害者的死亡时间,而「我们」刚好在凶手诡计未完成的时刻闯入,但凶手的身份无从推断。「我」一直假设是被害者的女友,直到被麦卡托设计、独自面对前来完成诡计的凶手时,才发现对方是一名高大且凶恶的男性。这就是麦卡托提供的素材——与犯罪凶手面对面的稀有体验。
感想
这篇最有趣的地方是标题:「九州旅行」。美袋心心念念的赶完稿后好好放松一通,先是原稿(连同备份一起)被麦卡托删除,再是直面前来伪造证据的凶手,交稿后休假旅行的愿望恐怕是无法实现了。作为标题未免讽刺,想到可怜的美袋君就又变得好笑了。尽管没有写明案件全貌和凶手身份,但凶手伪造不在场证明这一诡计相对接近正统推理的一篇。
收束
原题即「収束」。本篇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描写了3起杀人事件,事件都发生在一个在被新兴宗教作为据点的小岛上,犯人与被害者都是这门宗教的信徒,事件的背景则离不开该教经典《卡特吉纳经》。可这3起事件相互矛盾,不可能同时发生。
后半描写了麦卡托与「我」受托来到这个小岛。委托人的要求是带回原本属于他家的《卡特吉纳经》、和擅自伪装成女仆潜入调查的女儿。调查开始的第二天,岛主、也是事实上的教主小针即遇袭身亡。麦卡托从现场状态中锁定了3名嫌疑人。
泄底
无法确定3名嫌疑人中究竟是谁杀死了小针,但依照麦卡托的推断,第二起案件会在当晚发生。根据第二起案件的受害者,即可定位到真凶是谁。这时读者应已发现,前半部分描写的3起杀人事件正是「第二起案件」的3种可能。后半部分一定会收束到这三起事件的其中之一,正符合标题「收束」。
感想
本篇在所谓推理圈内相当有名。阅读过程中发现早年应在豆瓣之类地方读过民间翻译版。比较本书的其他篇目,这篇确实最符合传统推理小说的模式——从「案件」到「解答」。只不过他将解答的复数可能性放在了开头,而没有写出实际「观测」到的事实。
美袋由于害怕面对凶手,最终决定坐视第二起案件的发生,可以说是和麦卡托鲇非常相配的助手了。又或者,是上一篇《九州旅行》的结尾给他带来了强烈的心理阴影呢?
没有答案的绘本
原题「答えのない絵本」。高中理科老师被发现死在理科准备室内,当时是放学后,嫌疑人范围可以划定为留在这层楼4个教室里的20名学生。其中2人分别是当地警察局长和黑道大佬的亲属。麦卡托分别受到两边的委托,为了排除两人嫌疑而要尽快查出真相。可不巧,在听取了学生们的证词后,麦卡托理出的嫌疑人最终名单就是这两人……
泄底
无底可泄。因为本作文如其名,没有给出答案。麦卡托鲇考察证据后,为全部嫌疑人排除了作案的可能。被害人头部受到多处击打致死,却可能以「自杀」结案。读者自然不会满足于这个答案,爱好推理的有能读者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考察——排除全部嫌疑人依靠的是5条证据链,可证据链的成立、含有一定的主观假设要素。也许麦卡托的假设是错误的呢?比如说,凶手并非一时起意、而是预谋杀人?也许私利为先的麦卡托再次为了完成委托隐瞒真相,凶手正是需要撇清关系的二人之一?……
感想
这是作者在本书的所有篇目中最先完成的作品,也是「问题」最严重、最引来考察的一篇。
要是考虑到推理小说的样式美,本作的凶手无疑是凰明日香与信浓瑞穗——麦卡托受托排除嫌疑的二人,是最为优美的解答。其中一人杀死受害者后、另一人发现遗体、留下了与前者不同的打击痕迹固然也行;但表面不对付的二人私底下是杀人案的共犯,这样的关系能让推理爱好者一下子联想起《尼罗河上的惨案》等名作、并为之兴奋不已。从逻辑上说,麦卡托发现凶手是这二人或其中之一,考虑到两边委托人的存在,给出了歪曲事实的答案,也完全合乎他的人设。可作者不仅没有将这一解答当作本篇的谜底,还为此写出了《亡灵嫌犯》《九州旅行》《收束》这3篇同样没有确定答案的小说、作为到达本篇的「过渡」(作者后记)。那么这篇,果然还是应当视之为「没有答案」吧。
密室庄
原题即「密室荘」。麦卡托的别墅中发现了一具尸体,可别墅本身是个密室,其中只有麦卡托和美袋,也就是说,凶手是主角二人之一。
泄底
麦卡托自称不会用如此无聊的手法杀人,而他也相信美袋不是凶手。于是他用水泥封起出现尸体的地下室,掩盖了尸体与案件的存在。
感想
这篇并没有给出更多关于尸体、关于密室的细节,不像前一篇《没有答案的绘本》那样有着众多考察,可难免有读者看完之后心想「作案者就是麦卡托吧!就算不是直接下手,被害者怎么进的别墅也和他脱不了关系!」并将想法发上网络。
无论读者怎么想,本篇也和前面4篇一样,没有直接给出解答,反而以「问题不再存在」告终。即便书中的世界里,尸体不会消失,可小说确实就到此为止。短短的篇幅里,麦卡托与美袋的关系性比案件更耐人寻味。
麦卡托意图隐瞒案件本身的存在,固然是他一以贯之的恶德;对美袋却抱以毫不动摇的信任,令人感动;然而如果他自己就是凶手,那当然该确信犯案的不是美袋;总不能说不陷害这位助手朋友,已经算是美德了吧!——那么,你想要的是相信朋友的麦卡托鲇、还是不陷害朋友的麦卡托鲇呢?我陷入了这样的思考漩涡之中,相比之下,谁是凶手、如何犯案确实成了不重要的问题。
总括
这是一本对普通读者不怎么友好的推理小说。他完全不遵循推理小说的定式。
《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里将侦探小说称为「一种通过把充满“矛盾、异常和谜团”的“故事A”转述为可以合理解释的故事“A‘”,从而使世界恢复秩序的小说」(评《东方快车谋杀案》);而这本的5篇短篇中,3篇根本没给出「可以合理解释的故事“A‘”」(《亡灵嫌犯》《没有答案的绘本》《密室庄》),《九州旅行》的「故事“A‘”」未必成立,《收束》则提出了3种「故事“A‘”」任君选择;如果怀着对传统推理小说的期待来阅读本书,一定会目瞪口呆。
另一方面,他又有着独特的温柔。作者麻耶雄嵩老师在后记中说,「《没有答案的绘本》是最早完成的一篇。……小说集收录的各个主旨相近的短篇循序渐进,读到最后,读者会形成免疫力吧。怀着这种想法,我完成了《亡灵嫌犯》《九州旅行》和《收束》。」——也就是说,这本短篇集中的作品并不是如同路边馆子点菜上菜那样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像高级料理的套餐一样、主厨考虑着菜品的风味、在精挑细选之下决定了呈现顺序;这道大餐的主题就叫做「真相不明的推理小说」。
接受、抑或拒绝
麻耶雄嵩老师的出道作《有翼之暗》中,叙述者香月实朝在最后指认今镜绢代——安娜斯塔西娅皇女即是犯下作中连续杀人案的凶手。但历来的读者们显然不怎么接受这一解释,有通过动机与收益指认香月实朝本人才是凶手的、有通过作中证据的考察认为麦卡托主张的木更津凶手说就是正确的。基本上,作中的解答并非真相——这点在读者圈内形成了共识。
而到了这本《麦卡托如是说》,由于作中的「伪解答」直接摆烂(特别是《密室庄》),部分读者自发考察的「真解答」既没有作中的证据支撑、也无法获得更多的认可。而有的读者面对这一状况,干脆选择了支持麦卡托的答案。比起考究真相究竟可能是什么,也许观察读者之间各自不同的反应更加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