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 PMBOK6.0 第五章 项目范围管理
个人的学习笔记/個人の勉強ノートです/Just my study minutes.
1. 项目范围管理的核心概念
项目范围管理包括,做且只做所需要的东西。
范围包括: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
产品范围:可交付成果的特性和功能。如:房子装修,有地板,有地暖,有电动的窗帘等。
项目范围:为了交付成果或服务,必须完成的工作。
>产品范围与项目范围的关系
产品范围决定项目范围,项目范围服务于产品范围。
其中一个变了,另一个不一定变。
>发展趋势和新兴实践
商业经理与商业分析师之间是伙伴式关系。
商业分析师负责需求管理相关的活动,项目经理负责按计划完成。
>需求和范围的区别
客户:我想要的一匹更快的马。这是客户的需求?
福特:为什么要一匹更快的马?
客户:因为它可以跑得更快。
福特:为什么要让他跑得更快?
客户:因为想让他更快的到达目的地。
福特:客户的需求是更快的到达目的地。所以福特造了汽车。
需求:更快到达目的地。
2. 项目范围管理过程之一:规划范围管理
为了定义如何管范围。
>输出
范围管理计划
需求管理计划
3. 范围管理过程之二:收集需求
收集需求定义:为实现目标,确定,记录并管理相关方的需要和需求的过程。
什么是需求?
根据特定协议或其他强制性规范,产品,服务或成果必须具备的条件或能力。
>输入
相关方登记册
商业文件:商业论证
协议
项目章程:高层级需求
>工具
---- 数据收集 ----
头脑风暴:畅所欲言,追求数量而不是质量
访谈:直接交谈,信任和保密的环境下进行,容易获得机密信息
进房间后,不要坐对面,因为有些正式,
不要让他坐门对面,因为客户容易看到门外
通常甲方爸爸坐1号位(正中间),乙方坐角上可以档住们。
焦点小组:一群人聚焦在某个领域。同一领域或同一职能。
问卷调查:适用于受众多样化,需要快速完成,地理位置分散,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问卷调查的设计很重要。
问题中,要加入互斥的问题。形成矛盾的关系。
如,设置以下三个问题:
- 你喜欢美女吗?
- 高圆圆漂亮吗?
- 你喜欢高圆圆吗?
标杆对照:对照榜样。识别最佳实践,形成改进意见。可以是同行业或不同行业(滴滴代喝)。
短视频软件app:抖音。
移动出行:滴滴。
---- 决策 ----
一致同意:让每个人都同意。德尔菲(专家,匿名,多轮,趋同,消除偏见)
匿名好处:独立决定,消除偏见
德尔菲的例子:
想请学员吃饭,和三个专家分别咨询意见。
第一轮:油泼面,海底捞,麦当劳,沙县 (在没给出很多前提信息的情况下)
第二轮:告诉专家吃火锅,让专家再给意见
小肥羊,海底捞
第三轮:根据上一轮的反馈,再问专家。
大多数同意:超过50%
相对多数同意:A,B,C,D四个方案,A方案40%,选择A
多标准决策分析:
找对象选出几个维度:
颜值:20%
人品:40%
经济:30%
学历:10%
A:颜值8,人品7,经济5,学历6
B:颜值5,人品7,经济3,学历6
亲和图:相亲的,相近的分组,分类,以便进一步审查
思维导图:整合,反映共性与差异,激发新创意,脑图
---- 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 ----
名义小组:人手一票来投票,说的是投票的过程
观察和交谈:工作跟随,难以说清楚或不愿意说,挖掘隐藏需求。
隐藏需求:
1.他是真的不知道自己需要
2.他知道,但是他不想说
引导:需要达成共识的时候要用引导。与主题研讨会结合使用。
联合应用设计或开发(JAD)
质量功能展开(QFD)
用户故事
原型法:建筑业的样板房。3维动画。制造业的小样。
>收集需求-输出:
需求文件:描述各种单一需求将如何满足与项目相关的业务需求。
需求跟踪矩阵:把产品需求从其来源链接到能满足需求的可交付成果的一种表格。
表格中包括,需求描述,业务需要,机会或目标,可交付成果 等。
需求跟踪矩阵在哪个过程组用:监控
需要进一步明确哪些需求需要加入范围,那些不是,所以下一步,定义范围。
4. 范围管理过程之三:定义范围
定义范围-- 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的过程。
从需求文件中选取最终的项目需求,然后制定出关于项目及其产品,服务或成果的详细描述。
>定义范围-输入
项目章程
需求文件
>定义范围-工具或技术
数据分析:备选方案分析
决策:多标准决策分析
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引导,协调关键相关方达成共识
产品分析
>定义范围-输出
项目范围说明书:
是对项目范围,可交付成果,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描述,记录了整个项目范围,包括项目和产品范围。
代表项目相关方就项目范围所达成的共识。包括,
- 产品范围描述
- 可交付成果
- 验收标准
- 除外责任 : 家具不包括在精装房里
项目章程,需求文件,范围说明书,需求跟踪矩阵的关系
例子:想请别人吃顿饭, 项目章程与需求文件与范围说明书有对应关系,记录在需求跟踪矩阵中。
---项目章程---
高层级的需求(有荤有素),主要的可交付成果(肉,水果)等
---需求文件---
单一需求(蔬菜要有绿叶菜)
---范围说明书---
香菇菜心/验收标准
5. 范围管理过程之四:创建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创建WBS:把可交付成果分解成较小的,更容易管理组件的过程。
WBS组织并定义了项目的总范围(项目范围书只有范围,没有组织)。
所谓组织,就是有层级结构的。
>除了可交付成果,一定要有项目管理的工数。
因为有些计划和管理工作要做。
>注意
不是分解的越细越好,因为可能造成管理成本的上升。
不同的可交付成果可以分解到不同层次。
远期才完成的可交付成果或组件,当前可能无法分解,需要滚动式规划。
>创建WBS的四个主要原则
100原则:无遗漏无多余。必须遵守。
责任唯一
4-6层原则
工作包80小时原则
>创建WBS-输出:范围基准,由以下三个打包。
- WBS层级结构
- WBS词典
- 范围说明书
通常:项目基准先批准。
哪儿找可交付成果和验收标准:首选范围说明说,次选WBS词典,再次选范围基准。
>控制账户与工作包
控制账户:管理控制点,再这个点上,把范围,预算,实际成本和进度加以整合,并与挣值想比较,以测量绩效。
6. 范围管理过程之五:确认范围(Validate Scope) 某个孙子翻译的不好,翻成确认
确认范围:客户或发起人正式验收已完成项目的可交付成果的过程。
为了保证收尾。
————————————————————————
从可交付成果看管理流程
项目章程
收集需求
定义范围
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可交付成果做出来
控制质量:检查可交付成果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内部检查。如:制造业的质检,软件的测试。
确认范围:检查可交付成果是否符合验收标准。外部检查。
结束项目或阶段:整体项目验收。
————————————————————————
>确认范围-输入:
核实的可交付成果
>确认范围-输出:
验收的可交付成果:应该由客户和发起人正式签字批准。
变更请求:
如果验收没有通过:1.记录原因。2.走变更流程,进行缺陷补救。
7. 范围管理过程之六:控制范围
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的过程。不要多也不要少做。
>工具与技术:数据分析
偏差分析:基准VS实际结果。确定偏差是否处于临界值区间内。
趋势分析
范围蔓延:为对时间,成本和资源做相应的调整,为经控制的产品或项目范围的扩大。
范围蔓延:客户的淫威下的,外部原因导致的。
镀金:为了讨好客户。给客户做网站,右下角做了一个二维码。
二维码在手机上打开网站,字太小。
如果已经出现了范围蔓延,补变更流程。
如果变更流程没有获得批准,需要取消不良变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