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的夜里好像也不怎么睡得好

记不清昨晚做了多少个梦了,记得有欧阳,有一起约饭,有我在那里给自己的牛仔裤bian裤腿了半天找不到合适的形状的画面。清晨半梦半醒又找狗狗要了他的艳照XD。
我感觉到自身每天对于新的,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的量有一定的需求,而当这个量没有被满足的时候,会想要通过社交平台或者播客,公众号,视频一类的形式去填充,可能也是与激素息息相关的一种习惯吧。而即便是接收到了大量信息,但是有意思的含量没有那么高,就会让我觉得很难受,感觉到接受器官的疲惫,但是内心的信息需求却没有得到满足。现在和爸妈出去散步听到的一些乱七八糟的家常很强烈的给我这种感觉,不过这也没有办法,毕竟这可能就是陪伴的全部形式和意义了。

狗狗问我是否是因为焦虑而翻来覆去睡不着。其实我也不太确定现在是否是焦虑的状态。按理说,在没有经济压力和被迫选择压力的情况下,也没有在一个有毒的环境中承受老板的折磨,算是一年来中比起来都为数不多的活得比较滋润和自由的时间。

正如那天讨论的一样,我目前把未来的方向和行业做了三个大类的区分。一个是建筑行业,第二个是这半年来我所体验的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同时也是现在市面上所谓的“大热门”和“天坑”),第三个是被预测市场走势将会非常好的一些高精尖制造业。

  1. 传统的建筑行业并非说不能做了,但至少现在的体感上充满的抵触。包括,我在面对一些伟大的建筑的时候其实也很难说发自内心的觉得非常的醍醐灌顶,反映到我的工作中时,作出好的作品固然开心,但是那些成就感并不能pay off我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然后是工作形式中,对于新知识,新事物,新局势分析的需求不大,每日工作相对重复,底层员工也不太能培养沟通交流和发表的能力。第三是,人员思想陈旧和保守派,上下关系概念重的人比较多,匠人精神,认为用人工做就是好的,堆积时间打磨所谓的细节但其实并讲不出个所以然的主观判断充斥着整个方案。见过厉害的PM,也同时意识到了垃圾的PM才是常态。但在这样一个团队合作为绝对形式的行业里,垃圾的PM带来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总结下来,钱,不行;人,不匹配;事,工作内容价值不符合预期。
    而为什么在过去的经历中,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意识到了却没有作出方向的调整呢。从久远的中学,高中或者大学早期想起,我应该是对创作这件事本身,是有一定热情的。包括小时候在家里绘画,初中在家里录歌,后面在b站投稿,混音,剪辑画面等等。到后面上大学以后去做一些建筑方面的记录,接着用模型和好看的图纸去把脑子里想象的空间表达出来,这件事是好玩的,也是我可以做的比较擅长的,至少在大学的设计课里的成绩上是这样反应出来的。创新性本身不是特别高,可以反映在设计演习上其实比较难迸发出好的idea这一点,但是制图这一块我一直都能拿出完成度比较高,审美度比较高的作品,哪怕它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思想内涵在里面。但是形式评价=一切,的当时的评价氛围让我沉迷在了其中,环境的熏陶所致。但我并不是一直在泡沫中的,寒假去sanaa,包括后面去nendo,其实没有哪一次的体验是好的,除了学习了一些可有可无的模型材料和制作知识,获得了别人眼中一些big title的名字以外,我现在想起来那些时间,都觉得非常的可惜,究竟是为什么要带着耳机去消磨那些在无数垃圾模型中反反复复的宝贵的时间呢。
    考研的时候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学历和交换留学的机会所以选择了现在这条路,这个也无可厚非,如果继续走建筑的话,其他选择估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只是当时为什么没有想过换一个专业呢,可能还是因为沉浸在了当时所获得的成绩中吧,哪怕它与未来想做的事是些许脱钩的。或者说,当时的我低估了,一份不太喜欢的工作会在多大程度上讲生活变得非常的痛苦。
    反省下来的点是,环境的价值判断体系和自身发生差异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在长期意义上去思考什么对于自己是快乐的,有价值的,愿意为之去努力的。否则在环境衡量标准褪去的时候,会失去自身做做的事情意义而感受到痛苦。
    如果说当年的时间是算在年轻阶段的试错的话,那付出的代价就是现在没有太多同等的时间和精力再去重蹈覆辙了。

  2. 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在我看来它火-而-坑的原因在于。它相对没有那么高的方向性上的门槛,大部分有基础学历的人都能在里面找到一份能胜任的职务的同时,薪资也还算是平均水平,甚至努努力可以超过不少别的行业。另外工作环境也相对舒适,不像餐饮,土木和其他某些制造业,在身体上首先就对劳动者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同样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进入这个行业去卷的人也非常多,外加风口已过,全球经济形势下行的大环境下,供远大于求,每人能瓜分的蛋糕远不如从前,光环也退散殆尽。
    这样的情况下,要么就是另辟蹊径不参与卷卷大军,要么就是拥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快速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商业分析能力等,在卷卷大军中名列前矛。(这可能是目前最明确和核心的目标)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说设计出好的建筑,创造出好的空间,不是能让我感觉到成就感和兴奋的事情的话,创造一个像抖音一样日活6亿的app,让飞书完成多少的市场份额扩张,或者在金融市场上分析股票,投融资组合,实现多少多少的回报率,这件事是让我觉得有成就感的事吗?我在这里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现在看来,虽然刚进去的时候学了很多新的概念和新的分析方法,让我觉得新鲜和好奇,同时也在manage to完成了一些看上去比较复杂的工作的时候有一些满足感,但重复了几次之后,不管是拉人填表还是做什么数据迁移,都让我感觉到如此的无聊和无趣。比起画图来说的优点可能就是,它做完了就是做完了,相比起来没有那么多endless的优化。
    这里同时也想到了peiyan的另外一个观点,她认为所有的工作都有不可避免的许许多多的dirty work的成分,但是需要在积累了一定的dirty work的量之后,才能有一个更高level的insight。现在还没有完全体会到工作中有意思的成分可能也是因为我未能有足够的底层积累,而在那次她和zeliang的对于产品,系统,arr的讨论中,我仿佛瞥见了一些有意思的空间。所以,可能在没有完全认知和足够积累的情况下,任何工作都可能显得无趣而没有价值,与上了一个台阶之后能看到的风景是完全不相同的。

  3. 关于高精尖行业,诸如芯片半导体,医药,先进制造这些领域,由于目前没有对口的学历和经验,所以基本不可能有技术岗的工作机会,如果是在国内的话。即便是可以在日本找到相应的,我也模糊的觉得自己的形象和一些纯纯的工程师岗位的形象不太符合。但如果是在这样的行业做非技术岗位的话,就是纯编外人士,对于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感觉都不是一条很好的career path。

综上所述,目前最感兴趣的方向还是,一级市场上做先进制造和硬科技的投资调研方向,二级市场的量化交易,和先进制造行业里懂技术的商业分析岗位等。而这一些,我还是打算以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这个板块开始推进技术的积累,再在实习中积累对于商业分析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其实想来想去都已经比较清晰了,也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脚下的事,去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使劲儿努力就好了。嗯。

洋洋洒洒3000字的今天就到这里。


いいなと思ったら応援しよ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