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未來的遺言47
風與光之塔
作品:21世紀紀念塔
年代:2000年
這座21世紀之塔,位於日本海岸北陸地區,由富山市規劃而成的,是屬於富山站站前區域規劃的修建項目之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該塔對市民來說,也是為了迎接21世紀到來而建造的一座紀念塔。項目選定了多家企業,各家企業分別和設計師搭配,組隊提案進行設計競標。最初我是和竹中製作所合作的,但因為種種原因,最後卻和另外一家公司合作,報名參加了競標。
該市的大型產業主要是鋁製品產業。不過當時,正大力建設玻璃工坊和學校。我開始構思以這兩種材料為原材料的設計。高度設計為21米,與迎接21世紀的紀念塔這一層寓意相呼應。整體呈一個不斷向上的螺旋狀圓柱形結構,彷彿是向著未來冉冉升起。螺旋狀是人類遺傳基因的形狀,拓撲的形態也極具未來感。
我決定用多根圓環來描繪這個柱狀。相同造型的環連接起來,就形成了圓柱狀。而且由於是由圓環組成的,風可以從縫隙中穿過。如果再在圓柱內部安裝上光源,透出來的光線一定很美。我只需要再在中間做一個支撐這個螺旋狀的構造體就好。
製作的時候,我使用了兩種圓環,一種是折彎鋁管相連接的環;另一種是將玻璃管弄彎後做成的環。富山除了有玻璃工坊,還有非常擅長於加工的企業。我將鋁管彎曲而成的環和玻璃彎曲而成的環交替放置。玻璃具有透光性,所以安置在內部的燈光會從玻璃和縫隙里透出來,甚是美麗。而且由於風也能穿過,所以在裝置內部懸掛了許多市民志願者製作的風鈴。光與風之塔——風鈴和風一起發出清脆的聲音,從深處傳來。
建築體是由三角形的正八面體連續組合而成的。創意是我想出的,而擔任結構設計的則是佐佐木睦朗先生。佐佐木先生做出來的結構體,完全用同樣粗細的管子建造,視覺呈現十分美麗。不過,雖然粗細一致,但管子的厚度是不一樣的。構造體下方的材料因為要承受很大的力,所以很厚,而上方的材料則薄兒一些。
雖然現實中力的條件有一定差異,但我依然想實現幾何學的美感。並且,如果是相同直徑的話,就便於將接縫處統一,可以獲得極具美感的連接。
就這樣,得益於佐佐木先生的幫助,最終實現了肉眼不可見的美感呈現。
塔高21米,所以不算特別巨大的塔。它就在站前小廣場默默矗立著,但也熠熠生輝。
不同於建築,這裡沒有相關的生活。也不同於產品,這裡也沒有大量生產的東西。如果是產品的話,還有可能在各種地方偶然邂逅,肯定也會獲得喜悅,但這個構造體則沒有。
這座塔對建築街道產生視覺衝擊,但很難有機會看見。金澤我常常去,富山就沒有這麼多機會。這就是建築的寂寞。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