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未來的遺言37
記憶的原點
作品:白盒子藝術館、藝術品商店
年代:2013
與自造社的宋濤先生相識之前,我就對他的事情有所耳聞。聽說北京有這樣一家經營藝術品商店的畫廊,我也曾想過請他們展示我的作品。那時,我和在上海生活的朋友們玩得十分投緣,當我有了想在中國工作的念頭時,便在中國四處走訪,我的合伙人劉海津女士向我提及了宋先生。
因為一個經濟產業省的項目,我的作品得以在上海的展覽上展出,在我請住在上海的朋友們幫忙時,宋先生拜訪了我的展位。在他的提議之下,我把自己作品的出售工作委託給了他。終於,我想把中國轉變為工作場所的設想開始變得具體了起來。
因為宋先生,我的人脈關係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他不斷給我介紹各色人士,幫我跟很多項目牽線搭橋。他整個人看上去很和氣,身形清瘦,像藝術家,也像設計師,但更是畫廊的經營者,培養者年輕一代的設計師。他交際面非常廣,身邊圍繞著各種各樣的人脈。
他為我介紹了位於798的大型畫廊——白盒子藝術館館長孫永增先生。白盒子藝術館是一個空間很大、天花很高的藝術館,入口附近還有一個藝術品商店。整個空間經過重新設計,所以才有了這個商店。
在這個項目里,我首先就是把這個乾乾淨淨的藝術品商店的內部裝修全部推翻。我拆掉了帶有強烈都市感的透明天花板,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要把這個建築最原始的姿態不加修飾地展示出來。回到原點,把屬於空間的記憶呈現給人們。我想,既然曾經是一個工廠,那就將關於它的痕跡視覺化吧。
在中國,有一個民間信仰,就是「天地人」的思想。這非常符合中國的風格,最初,世界原是一片混沌。在這片混沌中,神聖之物上升為「天」,污濁之物下沈為「地」。在天地之間,還有人。我很喜歡這個宏大的世界觀,人活在天地間,下有支撐著我們的土地,上有一望無際的蒼穹。《日本書紀》里也寫到了這個寓言,應該是很久之前從中國傳到日本的。
我以「天地人」這個宏大而樸素的世界觀為啓發,設計了這間藝術館。首先,回到「天地人」吧。這個空間的能量,源於建造最初之時就擁有的工廠結構的鋼筋等構造。我所做的,就是把建築最初的構造呈現出來,讓能量重新回來。原本被精緻的裝飾覆蓋隱藏的「場的記憶」,逐漸展現了出來。之後再塗上白色油漆,用燈光照射天花板,故意突出其粗礪風格,牆壁也透著粗糙感,散髮著強烈的能量。為了保持平衡,「地」也設計成了粗糙的地面。
在完工之後的白盒子藝術館的「天地人」生態之中,再通過分散擺放「桌子」、「箱子」「架子」等裝置,來實現空間所需的各種功能。牆壁上的架子背後裝有燈光,就像原本就靜靜地存在在那裡一樣。展示台的「箱子」後面也有燈光照出,彷彿在跟人強調「我跟地板不是一體的哦」。
桌子也是如此。我想表達的是,所有的裝置都不是天地人的某一部分,而是人和物體被夾在「天地」之間,重新構建了一個世界。
那之後設計的CYBER STUDIO,也沿用了這個創意。「天地人」和傢具的群體,形成了一個流動的世界。「群」的這個構思是在設計CYBER STUDIO時想到的,但在那之前,應該是從設計藝術館開始就在無意識中開始運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