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出し画像](https://assets.st-note.com/production/uploads/images/107295998/rectangle_large_type_2_1ec3e4ddcae3758ba09a87bcebfb8ad0.jpeg?width=1200)
一些日常 , 20230513
5月訂的K-3 III Monochrome預計在六月上旬就要送來了(希望能準時)
這些時日開始拿起多數時候都在防潮箱的K-5,
熟悉熟悉APSC機身的視角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85808065544-6LJmsGRgSc.jpg?width=1200)
1.5x 相對小的視角,逐漸理解與發揮
以前總想著全片幅機身,「解放視角」
從5D mk ii到K-1,合計超過10年關於解放視角這件事的心得
感想是有點重要卻也無關緊要
隨著習慣焦距的累積,越來越趨向長焦的轉變
使用APSC機身時能以相對小的鏡頭得到近似的視角,
在多年之後反而覺得並不是多差的事
當然景深輸了一點,卻也不至於分離不足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85808233915-MQTIHql920.jpg?width=1200)
當然這可能也與PENTAX一直都在散景這件事上有自己的琢磨
即使是最入門的標準變焦,
主體與背景的過渡質感還是比以前我用sony a系統或是canon EF時要好
在那個不買L鏡沒有好散景的過去,PENTAX的這項特質還是挺好的
kit竟,偶爾也是會失焦的
逐漸能接納與尋找自己喜歡的鏡頭缺陷所伴隨的特質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85808296493-bKIjlO2pux.jpg?width=1200)
室內的時候,較小的光圈迫使機身的Auto ISO經常往上攀升
2011年的K-5,RAW檔的色彩能力仍然是很好的
調色選擇了比較氤氳的舊餐廳感受
這是一間在台北,很好吃、裝潢很浮誇的排骨飯
是學生時代偶爾會來,獨特的記憶之地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85808453399-fryaynD7zB.jpg?width=1200)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85808663540-AnZopgjKTD.jpg?width=1200)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85808718517-EEkJOkdtfK.jpg?width=1200)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85808727117-0A1q9LQzGU.jpg?width=1200)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85808747341-F9YhEtCzU6.jpg?width=1200)
似乎現在沒什麼地方有了
大概是這樣的一個短篇日常
感謝收看
那麼,下次見
Camera|PENTAX K-5
Lens|PENTAX smc DA 18-55mm f/3.5-5.6 WR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