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

也沒有打算把這個note變成心靈雞湯或是劉墉系列(乾)
只是一些近一兩年來的一些人間觀察與想法&自戒。
加上正好看到台大學生的新聞
想說寫一下想法。

是很多事情的累積,不針對任何個人,但針對非常多事。
不過如果覺得心当たりある。
可以自己拉椅子坐下歡迎。(知道要坐椅子還會令人欣慰啦….)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出自『人選之人』)

不知道是不是亞洲人的社會性格使然
我們對於很多事情常常都是「算了」。
我自己也常常檢討自己時不時湧現的「算了」的情緒。
這樣的口頭禪說好聽點似乎是源於「站在對方的立場想」才會有的「算了」

比如我聽到一些誹謗中傷或是攻擊時,
我會想說「算了啦,如果我公開批評這件事,共通的朋友會怎麼看待他」
或是「算了啦,他們現在也是心情不好過」

脫離我個人經驗來切合時事的例子的話
又或是這次台大的事情(&之前中一中的事情)時「算了啦他們只是屁孩」「算了啦他們只是孩子這是XXX(內可帶入媒體可帶入教育者可帶入大環境)的責任」

我們很容易就這樣「算了」
說好聽點是「思いやり」「気遣い」,
但實際上我們只是「怕麻煩」「想要維持現狀」跟對世間的「漠不關心」
對,就是「漠不關心」。所以我們不在乎世間充滿無數條平行線,只在乎每個瞬間的「和平」,然後還有覺得自己站在某個制高點的一個「傲慢」
比如認為對方只是孩子我們要原諒,或是對方只是一時中邪我們要寬恕,
其實不就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是完全正確要憐憫對方的一個傲慢嗎?

我們不要一直教人(or自己)勇敢寬心體諒,
我們該做的是「要對方住手」才是。

・不要簡易群體化別人

我記憶有點模糊如果有錯置可能需要有人指正
記得Judith Butler有說過類似以下的話(以下語意非完全正確),
當我們去分眾定義社會上群體時,對話就永遠不會產生對立會一直存在
某個時期「台女」「港女」之類的說法還蠻流行(?)的
然後同等的會有一群被分類而憤怒的人會「反擊(?)」的說「台男」「異性戀噁男」之類的
我覺得這個群體化別人的行動,
其實某種程度也是連接到上一段說的「算了」的心情。
「因為異性戀噁男就是這樣啊,所以我們拿出來鞭就好」
「因為台女就是這樣啊,所以我們取笑就好」

(再用個易懂的迷妹例子是,
「XX擔就是都這樣啊,所以我們可以罵他們啊」云云)

我們很容易的會把一些行為歸納到一群群體然後貼上標籤,
我想這應該是為了說服自己(人性喜歡歸類找秩序)去「算了」
畢竟找出規則秩序之後,我們就可以比較容易說服自己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所以我們要算了。

我們該做的是不要標籤化&群體化他人,
而是「對話」才是。

・不要覺得自己很站得住腳有道理

一樣如果是記憶錯誤還望指正,
當時中一中的學生的態度到最後應該還是沒有catch到自己為何被炎上(還是有XD)
我想這次台大經濟系的學生應該也是。
這些人的問題(喔不只是這些人,應該說很多人)是在於,
「我很有道理,我可能只是說法讓人不愉快而已」或是
「我很有道理,只是我很不幸的被炎上了而已」或是
「我的想法是大家的想法啊,我只是說出來而已」

就跟我忘了自己在哪裡曾經看到有人看似自省說:
「就算我覺得自己講得很對很有道理,但可能對方就是會不爽(所以我不要說出來好了)」之類的語意的話
其實我覺得這個看似文明理性的說法還蠻恐怖的。
因為這個說法的立基點還是在於「覺得自己是完全正確的,我只是懶得跟你計較」這種傲慢與自我中心。
並分類出「我是聰明的有價值的,而你們這些人是沒品味的愚昧的」的這種界線。

就跟吃東西的口味或是喜歡的偶像的類型
可以是「好みが違う」而不應該是「對方好沒眼光,好沒品味」吧。
當自己是所謂多數派(但怎麼會知道什麼是多數什麼是少數呢),也不要輕易的覺得只有自己是對的
但覺得自己是少數派時,也請不要輕易的說是這個世界低落。

你的選擇是選擇。
別人的價值觀也是價值觀。
不是只有你是正確的。

總之,
我一樣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傲慢不要放棄對話。
也希望共勉之。


いいなと思ったら応援しよ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