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嚕卡聊繩縛🌸 明明很努力卻看不出進步?執行「有效練習」的四個小訣竅
大家好,我是 Haruka。目前住在東京一邊努力生存、一邊進行繩縛的修行。
上一篇我們討論了繩縛之中那些「那些沒有正確答案」的事情,以及為何需要及早了解與建立起這項觀念。對於內容題材和文章的長度,也還在諸多摸索與思考中,如果有任何意見和回饋,希望大家可以多多與我分享。
還沒讀過上一篇的話,傳送門在此:
正文開始前,九月我將會與日本的專業繩師們到台灣演出、開團體工作坊,邀請對繩縛有興趣的您了解詳情並參加!
引言
練習!練習!練習!所有人都知道,想要技術有所進步、日漸爬升成為更好的繩手,「練習」是不可避免地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再怎麼有天賦的人,不維持良好的練習習慣,也很容易會很快地遇上撞牆期與難以突破的天花板。
與國內外的繩手朋友們聊天時,偶爾會聽到「不知道自己在練什麼」、「一直練習但好像沒有效果」等,努力想進步的心非常強烈、但卻不知怎地總是不得要領,類似這樣的困擾。也曾經和不少朋友針對這一題交流過看法,結合我自己的經驗,整理出了以下四點想給學繩中朋友們的建議,同時也自我檢視一番!
確立清楚練習的目的
首先,稍微有點呼應到上一篇中反覆提及的一個觀念--「思考」,也就是隨時隨地去思考自己所做所為的理由、原因與目的,不僅僅是在學習繩路時,要盡可能理解每個結扣與做法的背後邏輯,更是在練習繩縛時,也要先搞清楚自己為了什麼而練、而非漫無目的地單純反覆捆綁。
這邊所說的「在練什麼」當然不只是指稱繩縛的型,更多的是往深層去看的時候,透過這次的練習、你究竟想達成什麼「目標」--是想熟記繩路、想加快速度、想掌握張力、想改善上次的失誤、想調整結扣細節、想加入互動或玩法,還是別的什麼?
為何需要掌握目的再開始
初期在練習的時候,人們總是會急於在練習時立刻開始綑綁,一次不滿意就趕快拆掉、趕快再綁一次,反覆下來最終往往會發現,無論綁了多少次,頂多從 50 分進步到 60 分、從 60 分進步到 70 分… 然後,做到有個 70、80 分左右後,從某個節點開始,就會很明顯地停滯下來,變得怎麼綁都不滿意、但怎麼練卻又都感受不到進步。
這就是因為練習的目標不夠明確,在還不得章法的時候、若每次都想著整體完成度去練習,很容易會顧此失彼,導致練習的成效不彰甚至陷入僵局。就像是做實驗一樣,把控制變因好好維持住、每次確立好並調整一項操作變因,練習的效果就會相對明顯,也更容易感受出哪裡還需要加強。
以「熟記新繩路」為例
舉例來說,當你學習了一個全新的綁法,在連繩路都還記得不夠熟練時,如果每當遇到一個小失誤(例如疊繩、例如張力稍稍鬆掉),就想著調到完美甚至拆掉重來,那麼練習時間會被拉得非常冗長、也許在綁完前 Model 就受不了必須結束練習,這麼一來,你永遠也不會有好好完整練過一輪的機會。
並不是說細節不重要或一開始就可以亂綁,而是假如現在我很清楚自己的練習目標是「熟記繩路」,那麼在不影響繩路完成、且安全的允許範圍內,避免過度注重細節,趕快走完一次完整繩路、確定好沒記清楚的部分,再拆掉反覆練習,才是當下階段更有意義的作法。
以「改善過往缺點」為例
換個念頭,如果已知自己對於某個步驟特別不擅長、容易失誤,例如在後手縛的某個特定結扣處很容易一邊打結、一邊張力就不小心鬆掉,當然就可以有意識地針對自己的弱項,去進行強化練習。
而這個強化練習,自然就沒有必要以整組全部拆掉、全部重綁的方式來進行,針對那個結扣部分反覆拆掉、多次練習,才是更有效率能針對弱項提升的方式。再者,除了反覆訓練正確的做法之外,在可能的範圍內建議盡可能去「找出失誤的原因」--是哪個小習慣導致張力不均衡?是手指哪裡位置不對影響了角度?--找出容易失誤的理由、就更容易能「有意識地」矯正與避免壞習慣。
持續與受縛者溝通
其次,永遠都要記得「繩縛不是繩手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受縛者是最好且最有說服力的老師,就連綁了二三十年的大師們,對於某一個繩縛技術的舒服與否、哪裡受力更強等結果感受上的理解,有時都不見得比得過繩模們。
要找什麼樣的對象練習
找到一個願意與你溝通的受縛者一起練習,綜合來說是個經驗豐富的受縛者更好(他們更容易給出含金量極高的回饋),但如果你有固定的關係者/繩伴/搭檔那就更好了,沒什麼比搞清楚你最常綁、最想綁的那個人的身體感受,來得更有價值的事情--如同前一篇說過,每個人體感上的強弱與偏好都不同。
如果你有一個主要的固定對象,那麼透過練習與溝通熟悉他的身體,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挑選合適對方的綁法、活用對方的身體素質以發揮出最好的效果。而初次見面或不熟悉的對象,很多人常會不敢下手以至於結構太鬆散,又或者是每次都花費時間從基礎繩路開始綁起(畢竟沒綁過的人很難一見面就綁難度或危險度高的東西),累積經驗固然是好的,但以有目的的「練習」而言,我個人會建議找已經綁過有一定默契、且確定能有效溝通的對象一起進行。
調整並隨時詢問受縛者感受
當你不是非常肯定自己做得好不好的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詢問你的繩模,尤其當你針對某些弱項在強化練習時,向繩模提出足夠具體的問題、抽絲剝繭確認狀態有無確實改善,更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嘗試著多去問問這些問題--「現在哪裡最不舒服」、「吃力最明顯的部位是哪裡」、「我做了怎樣怎樣的調整,現在你有覺得比剛才輕鬆嗎」、「我現在要做什麼什麼調整囉,請你告訴我感覺如何」等,多與你的繩模交談、培養彼此間的默契與理解。尤其,對於某些「沒有正確答案的事情」,更是需要掌握繩模的情況與身體素質,才能依照情境做出合適的選擇。
有時會聽到受縛者們說不知道自己可以學些什麼、如何和繩手一起進步,我想,嘗試著把自己的感受具體、詳實地表達出來(例如,比起「脛骨好痛」,「脛骨最接近腳踝的那一圈特別痛」更有幫助),也許就是一個超級無敵有幫助的技能了,但當然要拿捏一下程度與語言的藝術啦,不然過度發言變得像在插手干涉繩手的操作,就適得其反了呢。
大量拍照或錄影
觀察並留下清晰的影像紀錄
每次完成一套繩縛或吊縛練習,養成「退開幾步好好看一看」、「靠近檢視細節」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玩樂或互動為主的繩縛固然強調連結與觸碰,在練習的時候,去大量地觀察整體形狀完成度、平衡與否、高度與承重狀態、繩圈們張力是否相同等細節,對找出自己需要加強改進的弱點而言,有很大的幫助(而人們意外地常常忘記這麼做)。
我個人非常推薦留下影像紀錄,除了記得自己做過些什麼外,更重要的是無論成功或失敗、都不要忘記,未來也可以時不時回頭檢視,找出當時沒發現的錯誤、或者參考當時的成功經驗,來矯正應對現在手邊的錯誤。
延續上一段強調的與受縛者們溝通,有照片紀錄也更便於在拆繩結束後,與受縛者進行具體而有效的溝通--哪裡的哪個部位可以如何改善、高度再如何調整一下承重更均衡、某個部分是否有滑掉的潛在危險等。
確認自己的流暢與速度
尤其對於希望進行「繩縛表演」的人而言,錄影是絕對不能避免的一種修練手段,動態地檢視畫面是否流暢與美觀、確認自己的動作是否流暢、有沒有多餘的小習慣,可以很有效地幫助繩手改善壞習慣,在進行繩縛時有意識地調整自己使用身體以至於手指的方式,或者調整展開的流程以讓畫面感更加簡潔舒適。
在執行繩縛實踐或練習的當下,身在其中的人們很容易流失時間感,透過錄影或拍照,讓人們可以得知這段繩縛的持續時間有多長,而透過這個紀錄,繩手可以對自己的速度有認知、受縛者也能大致上了解自己的耐受時長。
調適心態堅持下去
「堅持」大概算是個老生常談了,不過還是重複強調一次,也當作自我勉勵。
我想說的是,每件事情都有其學習曲線,而繩縛自然也是如此。度過了最初學習許多新「型」的階段,開始來到追求細節上的提升、以及感受上細微差異的時候,進步幅度的感受會趨緩地很明顯。
找到自己喜愛繩縛、想持續下去的動機,調適好自己的心態並堅持練習,才能期待有朝一日順利度過這段期間,成長為更好的繩手。
與大家共勉之。
Follow me on X: https://x.com/haruka_shib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