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心得五「思考的軸心」
今天是一番街2.5周年活動的 day 6 ,雖然每天的打數不多,但紅豆姑且還是有持續對局,今天想著覆盤後配合牌譜解析重新檢討過一次,在其中,用下圖做為這次文章的素材。
這次的何切
東一局 三本場 自親 寶牌6m
第一自摸8m,讀者會怎麼選擇呢,可以的話希望讀者在心中有具體的理由。
(分隔線以下開始是解析及本文)
你的正解是用AI確認嗎?
那麼連AI都分歧的話呢?
NAGA解析
NAGA牌譜解析有以下五個類型 (亦可稱五種不同打牌風格)
type (染手副露型) オメガ
type (守備傾向型) ガンマ
type (平衡型) ニシキ ← 在NAGA中最常被用來參考
type (超門前型) ヒバカリ
type (超副露型) カガシ
而在這次解析中五類型的選擇分別為
(オ メ ガ) 約6比4的微差打6s
(ガ ン マ) 約5.5比4.5的微差打中
(ニ シ キ) 近乎相等但是打中
(ヒバカリ) 約9比1的打中
(カ ガ シ) 約8比2的打中
Mortal "4.0" 解析
Mortal "4.0" 各選項的打分上圖最右欄可見,有列入選項的總分會是100,其中6s 71分,中 27分,未滿一百剩餘的分數分給了其他選項。
由此 Mortal "4.0" 的選擇是打6s。
哦!?雖然有些類型比較屬於都可以,但是結論來說是中四票/6s兩票,意外的分歧,把兩個選項近乎都可以的ニシキ排除就是三對二相當接近的情況了。
這個畫面就像是有六個麻雀大佬各自有自己的答案,而且意見還相當分歧,只看得到答案的情況下又不知道到底為什麼他們這麼打。
在這種情況下不知讀者是如何面對?
是否曾經就這樣一頭霧水的跳過這樣的情況呢?
為此這次想提出一個我想可以解決這種疑惑的方案,那就是思考選擇的軸心。
在文章最初提問時,有希望讀者在心中有具體的理由,在理由其中,最影響打牌的要素就是我這次想提出的思考的軸心。
思考的軸心
在前面的6個AI解析中也可以看到,紅豆不僅是將各AI本身的選擇給列出來,還有附上該類型對6s以及中兩個選項的評分差距。(近乎相等、微差…)
重看一次的話可以發現即使選擇相同,對各選項的評價卻不見得相同,像是ヒバカリ在這次近乎是僅中一打的程度,而ニシキ卻是似乎都可以,但中好一些些,造成這樣差距的,就是該AI本身的傾向。
傾向?軸心?→ 用牌風做解釋
常常可以聽到的一個詞 "牌風" ,會有人說自己是平衡型、防守型、攻擊型、副露高、副露低等…… ,這麼多類型到底是怎麼被區分出來的呢?
那個方式就是用自己跟正常的情況做比較,以副露率來說,假設正常是32%,那麼超過這個數字很多的人 (37%) 的人也可以稱他副露型,但是如果不管打牌還是選擇都跟正常一樣的話,照理來說是不會產生這種差距的(除非短期浮動),勢必這位玩家打牌時的思考一定有什麼跟他人不一樣的地方。
比方說序盤孤立牌選擇更加意識役牌,搭子選擇時一定程度比起提升平均打點更加意識副露的難度,一局進到終盤時的鳴牌型聽意識比較強烈……
各式各樣的要素加成下來,多多少少有了跟他人不同的選擇,堆積出了這樣的數據。
而在比較中的各種要素,在認知到時多少會因為自己的傾向,一定程度上對每個要素的評價不同。
這邊利用前面的例子序盤孤立牌選擇更加意識役牌講解。
一般來說,沒特別可以影響孤立牌價值的要素情況下,字牌處理優先度上會大於孤立19牌,但是對於副露意識比較強的人來說,即使會做一樣的選擇,字牌的價值認識多少還是會不同,用圖表來表示的話大概像下圖。
這樣的情況下,若19的價值再稍微降低一些,副露意識比較高的玩家整體會更容易留下孤立字牌。
而在選擇的各樣要素內因為自己的傾向,放大某些要素將選擇明確化,紅豆想將其稱為思考的軸心。
看到這邊我想部分讀者已經能意會出紅豆想表達的是什麼了,沒錯,接下來就是要利用這個概念,找出這次6種類AI在選擇上會分歧的原因。
找出AI在這次選擇的軸心!
(オ メ ガ) 約6比4的微差打6s
(ガ ン マ) 約5.5比4.5的微差打中
(ニ シ キ) 近乎相等但是打中
(ヒバカリ) 約9比1的打中
(カ ガ シ) 約8比2的打中
(Mortal4.0) 約7比3的打6s
因為再次貼原解析太占版面,請原諒紅豆只留各AI的選擇跟評價。
在這次的手牌裡面有的要素其實還真不少,下面條列式列出。
1.門前5搭子
2.染手4搭子(缺一搭)
3.染手素材有東/中
4.有456/567三色(後續多一面子前可保持6搭)
5.6s作為孤立牌的進張大於剩餘孤立牌
6.染手有明確的滿貫路線(混一色白寶牌)
7.門前手的橫向進張廣,雖然三色不確定但是有更多期待牌型的空間
而在裡面想要找出AI在這邊選擇的要素的方式很簡單,就是減少選擇的要素。
比方下面兩張再解析中,紅豆嘗試將第4點,兩個三色的要素刪除。(6s變3s)
各AI種類選擇評價也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オ メ ガ) 約6比4的微差打6s
→ 約9比1的打3s
(ガ ン マ) 約5.5比4.5的微差打中
→ 約8比2的打3s
(ニ シ キ) 近乎相等但是打中
→ 約6比4的打3s
(ヒバカリ) 約9比1的打中
→ 約7比3的打中
(カ ガ シ) 約8比2的打中
→ 約6比4的打中
(Mortal4.0) 約7比3的打6s
→ 約8比2的打3s
從原本的中四票/6s兩票,變成中兩票/3s四票,逆轉過來了呢。
只要像這樣子重複操作,一定程度上可以知道是什麼要素影響了AI打牌的選擇,以及了解即使增減要素也不變的打牌的軸心要素為何物。
但是在那之前也需要具備能夠分析的能力和知識,不然很難開始,也是因為這樣其實紅豆自己是不太推薦新手從一開始就看著AI學的,真的有心的話從接觸教材或是向人請教一步一步來會扎實許多,AI解析目前仍然只有該類型的解答,並不會有其理由,對新手想學習來講難易度有點過高。
同樣這次的這個概念也可以透過觀戰/牌譜學習時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雖然人類有時候的判斷是基於lag機制或是人讀去做改變,但那也僅是小部分的選擇會有變化的程度。
這次的文章就到這邊啦~感覺這次寫出了有料級的文章(自我膨脹),從有素材開始有這篇文的發想開始過了約一天半,大概是目前note上可看到的文章中時間消耗最久的一回。
啊對,雖然只是順帶一提,紅豆自己這次在實戰中的選擇是小考後打中,事後會回來覆盤一定程度也是因為這一局。
好啦,昨天因為去參加一番街線下活動,回家後也是都在產出這次的文章完全沒對局,2.5周年活動還有數日,而且紅豆現況居然被擠到第三名去了QQ
再接下來幾天不多刷一點場次可不行,那麼,之後也請多多指教!
2024.07.08 紅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