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周日 茶会
又是去宝塚的日子,今天不是去看剧,是去宝塚茶会。
第一次在宝塚吃饭,吃了路上看到的花之道咖喱蛋包饭,无功无过。宝塚好吃的饭在哪里?
进茶会之前想去手冢纪念馆打发时间,结果刚好是闭馆前五分钟,吃了闭门羹。不过也好,我真的对手冢作品没有太多了解。
在门口转了转,地砖上有很多手冢角色的手印脚印,怪医黑杰克的手超级小,跟我的差不多!我的手可只有十五厘米长啊!
对宝塚的印象只有宝塚歌剧团和手冢纪念馆,其他还有什么?据说这里原本以温泉著名,但特意跑来这里泡温泉也很怪。说到这里又想去有马泡温泉了,虽然前几天刚去过温泉旅馆,但日归大浴场能提供的那种治愈和温泉旅馆又是不太一样的。
每次都从宝塚南口去剧场,没想到每次都要经过的这个大桥是宝塚剪辑里的著名场景。拍照的时候刚好阪急电车从前面经过,什么圣地巡礼的纪念镜头?!
五点多的时候去了宝塚大酒店。第一次进来,里面竟然如此金碧辉煌。朋友说一晚上房钱一万五,其实也不是很贵,只是比山脚下的平均价格略贵一些,提供的体验却和主题乐园差不多。也许日后搬离关西,再来西边看大剧场时,会住上那么一次。
宴会厅前全是贵妇,感觉是贵妇聚会。宝塚的粉丝由90%的贵妇组成。
第一次来高贵的宝塚茶会,还是朋友的推,我只是来蹭个席位。内容不能发sns,但第一次看到宝塚演员的线下模样,有种「原来大家都是人」的奇怪感慨。
虽然看了快一年宝塚,但我还是几乎没记住演员。我觉得一方面是我对人的辨识力真的很差,另一方面因为我自己是搞制作(ものつくり)的,所以看的时候一直会想象后台的样子,想象我自己去做会是什么样,如何设计推敲布景,圆滑地进行场景转换。
比起主角更喜欢看背景板,比起人脸更爱看服装。宝塚对我来说就是这样,我到现在还是以一种奇怪的俯瞰视角在看,像在凝视华丽精巧的玩具。每次看都感叹于其中的人类劳动,幕后付出的心血,而其中的个人就经常被我忽略了。
每次看别人发看剧repo都觉得很难理解,因为别人的repo全是人名,我完全看不懂。始终只是一个半懂不懂的路人。我这样的观众应该就是宝塚不太欢迎的观众,虽然场场都看,但不能提供很大的粘性。我到现在看宝塚的感受还是:这该付出多少心血啊!(没见过世面的人的感叹)
不过今天在茶会上第一次看到演员的台下样子(虽然也不是很台下,还是端着的),感到非常新鲜,原来舞台上穿着孔雀羽毛走下电光阶梯的「明星」化身背后也是有人格的。宝塚演员也会吃麦当劳巨无霸…。
感谢朋友,让我这样的人也能参加茶会。
回来路上再次遇到随机陌生人沟通。路上走着走着被问路,请问这附近哪里有还开的酒吧?我真觉得是来问路的,就说我也没去过,这附近大概有。结果人非常自然地开始闲聊:哦我是最近刚搬过来的,哎你从哪里回来啊,哇刚好走到这里,要不要一起去喝一杯?
一上来就自报家门的搭讪尚可拒绝,这种假装问路的搭讪真的防不胜防。真的不想把我每天有限的社交能量花在路人身上。
晚餐吃高蛋白沙拉。好吃。
晚上开会,聊到我是一种非常纯粹的人,像是小孩或者小动物。我一度觉得这是一种基于我「没有感情需求」所以「还没开窍」「还是幼稚孩子」的评价,但人说不是的,只是我做事情非常单纯,没有世俗的污染和多余的弯绕。原来如此。
联想到我推。我一直都觉得品田人到三十一了还老是被人当做小孩这事很悚然,但现在想来也许就是基于这种感情,因为很纯粹很直接,以最单纯的本能行动,所以始终像孩子或者动物。
虽然说自己「和某人很像」也很悚然,但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我们蛮像的,就是都内倾,都对他人没有很大兴趣,行事基于冲动,不会绕弯和考虑多余的后果。关心别人的感情纠纷,考虑与他人的关系性,陷入与人的争执,这太没有意义了。还是研究自己有趣得多。
记得永田对品田说过你就一辈子只考虑自己的事过活吧,我一直在想其实这话里也蕴含着一种希望,就是他做不到孓然一身,而品田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能一直是个孩子,希望我也能是。
今年亚马逊会员日买的唯一的东西。
并没有打折的箱装无标签濃いお茶。上次买还是七月份,中间我还回国了一个月,结果还是两个月就被我喝完了。明明有咖啡机,也在持续消耗咖啡胶囊,但我对濃いお茶的依赖性似乎比我想象中要强。
猫咪后院的续作猫咪后院2出了。140円一个月氪金,就可以定制自己的猫。神作。
今日YouTube猫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