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出し画像](https://assets.st-note.com/production/uploads/images/79105215/rectangle_large_type_2_e58862bca637c96581cbece8da210a28.jpeg?width=1200)
【私翻】密談茂木欣一,𝗙𝗶𝘀𝗵𝗺𝗮𝗻𝘀 的音樂武林秘笈大公開。
■ 原文篇名:請益茂木欣一,影響 𝗙𝗶𝘀𝗵𝗺𝗮𝗻𝘀 的專輯
■ 文字總量:8455 字
■ 原文出處 / 照片版權:音楽ナタリー
■ 翻譯日期:2021 年 10 月 25 日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53228429409-jZhSIUcS3Y.jpg?width=1200)
✦ 翻譯前的碎碎念
回台灣之前,看了於日本上映的 𝗙𝗶𝘀𝗵𝗺𝗮𝗻𝘀 紀錄片電影,回想起長達三個多小時的電影,內容好像已變成模糊的形狀,並以某種「感覺」或者「精神」的方式儲存在記憶槽裡。
電影裡有幾個片段讓我記憶猶深。初期成員小嶋謙介講述樂團草創一事:「某天佐藤君在咖啡廳邀團員們來討論團名,當時佐藤君想了兩個團名,第一個先丟出:『𝗙𝗶𝘀𝗵𝗺𝗮𝗻𝘀』,聽到此團名時眾人一臉疑惑。團員們接著問那另外一個呢?佐藤君說:『美乃滋』,於是大家立刻採用 𝗙𝗶𝘀𝗵𝗺𝗮𝗻𝘀(笑)」;另外一個片段展示了佐藤伸治的筆記本,裡頭條列式的寫下關於玩樂團的願望,第一條寫下了很直觀的答案:「想賺很多錢」,其他也不外乎有「想要變紅」等等的現實答案。
而其中一條答案讓我印象深刻:「想要和尊敬的人擁抱。」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把 Fishmans 拿出來重聽,好像被某種魔力般牽引著,且每每聆聽還能從中發現到嶄新的風景。聽的時候常常在想:「這樣的音樂究竟是什麼?」、「Fishmans 的魅力又是什麼?」,這些問題的答案並非以「日本雷鬼樂團」一詞的標籤可以簡單解釋,裡頭蘊藏著太多音樂文化、思想等等,甚至是佐藤伸治以妖惑般的歌聲,搖晃著每個人的內心。
至今我也還持續聽著 Fishmans 的音樂,在佐藤伸治建構出來的世界觀中,思考、糾纏、載浮載沉,且偶爾從中打撈起一些純粹的美好。
此次翻譯了日本音樂媒體網站「音楽ナタリー」刊載的訪談,由作家大石史訪問 Fishmans 的團員茂木欣一,並以鼓手視角談論了「大量」關於節奏裡的秘密,同時分享數十張影響 Fishmans 音樂的經典作品。
✐ 翻譯史大斗
✦ 前言
迎接出道 30 週年,關於 Fishmans 的各種計畫正在進行中,訪問關係人敘述而成的紀錄片電影《電影:Fishmans》(映画:フィッシュマンズ)的公開上映、相關書籍發行、現場音源與初期作品的黑膠化等等。即便主唱佐藤伸治於 1999 年逝世,熱愛 Fishmans 的樂迷仍舊繼續談論著他們的故事。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53230868370-ZlfF62wAvg.jpg?width=1200)
這次為了探究 Fishmans 的音樂背景,訪問到樂團裡的核心人物茂木欣一(鼓手),聊到如佐藤伸治生前的愛聽盤,並挑選了幾張啟蒙 Fishmans 的專輯,同時也請他談談關於這些作品的想法。
◢ MUTE BEAT - 《STILL ECHO》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53230943970-u3aXHDQZJN.jpg?width=1200)
—— 第一張挑選的是 Fishmans 於1987 年組成時,MUTE BEAT 所發行的《STILL ECHO》。而 Fishmans 的出道作品專輯《Chappie, Don't Cry》(1991 年),就是由 MUTE BEAT 的こだま和文親手製作。
對,佐藤(伸治)就是超愛 MUTE BEAT,不知在某次彩排時,他拿著 MUTE BEAT 的 12 吋單曲說:「今天入手了這張唱片喔!」,然後一邊說:「這張真的超棒!」。Fishmans 有首未發表的曲子<Happy Man>,正是受到這張專輯裡的<No Problem>啟發,使用 Go-Go 音樂的節奏(在台灣翻作「阿哥哥」,源自美國 60 年代中期,搖滾樂結合靈魂樂的一種社交舞蹈曲風),前奏則以佐藤的短口哨構成。
—— 茂木先生認識 MUTE BEAT 是因為佐藤先生的緣故吧?
沒錯,佐藤君似乎在早期就常泡在 Live House ,大概是從那時候就知道 MUTE BEAT 了吧,我認為沒有比那樣的聲音更新鮮了。
—— 對茂木先生來說 MUTE BEAT 也是重要的作品嗎?
對,在和佐藤君認識之前我只聽搖滾樂,在 19 歲之前就連 Bob Marley 也不曉得。所以說啊佐藤君介紹給我的音樂全部都超有趣的!
◢ Bob Marley & The Wailers - 《Burnin'》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53231540905-byJXwz3Y2I.jpg?width=1200)
—— 在煩惱選 Bob Marley 現場版的《Babylon By Bus》時,最終則選了《Burnin’》。
關於 Bob Marley 不論是歌曲也好、聲音也棒,對於雷鬼一無所知的我是非常容易入耳的。從那裡開始挖掘時(如 The Wailers 的節奏小隊),或是 Barrett 兄弟(Aston Francis Barrett 和 Carlton Barrett)的節奏,會發現鐵壁般的節奏組成在裏頭。擔任貝斯的譲(柏原)一直在聽《Burnin’》這張專輯。
—— 身為一名雷鬼的鼓手,最喜歡的是 Carlton Barrett 嗎?
超喜歡的~我也很喜歡 Sly Dunbar ,70 年代後半的ミリタントビート(*註 ¹)也受到蠻多影響。另外,說到雷鬼樂團的話,我也很喜歡 Matumbi 喔。這張也很棒(第二張專輯《Point Of View》,第一張專輯的《Seven Seals》也是傑作。因為我很愛鼓手 Jah Bunny,所以《Seven Seals》這張對我來說是聖經。
註 ¹:由 Sly Dunbar 發明的一種雷鬼節奏,以連綿碎擊方式在小鼓上產生一種近似水花綻射的聲響。
—— 你與柏原讓先生透過分析雷鬼根源的名作,並將其反映在 Fishmans 的聲音上面。
沒錯沒錯。比方說「鼓在跳動的話,貝斯就不會跳」,或是「鼓和貝斯那一個要在前面」,兩人把這些如此細微的地方一邊分析一邊練習,努力地將這些細微音色之處語言話化的一項作業。
—— 不僅是以感覺來掌握,而是以語言化的方式來具體理解這些音樂嗎?
「這個很酷的東西是什麼」,像這種時候就會用語言去替換。雖然在做 Fishmans 之前會認為追求的是酷而不是理論,但在接近正式出道時,開始有了不能只依靠初期熱情的想法。「在經過理論的過濾後理解的音樂,能夠成為純粹的心情嗎」,像這樣的時期也是有的。另外,也受到こだま先生影響很深,こだま先生作了一個名叫「THE BEST OF ROCKSTEADY」的卡帶給我們,裡頭灌錄了滿滿的 Rock Steady 的優質音檔。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53231983263-TG4Vlc67Qi.jpg?width=1200)
◢ Alton Ellis - 《Sunday Coming》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53232367546-PisHh5brve.jpg)
—— Rock Steady 是 Alton Ellis 在雷鬼早期所留下,こだま先生的卡帶則選了這首於 1970 年發行的〈Sunday Coming〉。
こだま先生為我們製作的卡帶正是以〈Sunday Coming〉的「Alton's Groove」作為起點。以下是こだま先生的講解:「大家好,為了 Fishmans,為了展現鑽石光輝的音樂,容我來介紹 Rock Steady。」(笑)
—— 很用心耶(笑)
對,非常用心。轉到 B 面的時候,還有穿插こだま先生的口白:「沒有聽到最後中途跳過的話,這可是犯罪喔。」(笑)我覺得我們迎來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製作人了。
—— 正因為這樣而開始學習牙買加音樂吧。
沒錯。樂團全員立刻買了「Studio One」(曾發行過無數名盤的牙買加老錄音室兼唱片廠牌)的黑膠唱片。こだま先生的卡帶以及當時在「Studio One」買的唱片,絕對在 Fishmans 的歷史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時期,且奠定了我們的基礎。
◢ Curtis Mayfield - 《Live!》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53232284719-8a5ODUZ21d.jpg?width=1200)
—— 茂木先生在選 Soul 的音樂也是相當煩惱,最後選了 Curtis Mayfield 的現場專輯《Live!》。這張是在 1971 年 1 月,位於紐約「Bitters End Club」表演時收錄的名盤。
團員們都很喜歡這年代的 Neo Soul 音樂,像是 Steve Wonder、Donny Hathaway、Bill Withers 等等,佐藤君也很常聽。因為很喜歡 Curtis 的這張現場專輯,常會想:「若能像這樣感覺的演奏的話」。自己在聽 Curtis 的時候可是會想起佐藤君的假音喔,我有記憶佐藤君喜歡 Curtis 的出道作品(1970 年發行的《Curtis》)。另外,大家也很常聽 Funk 音樂。
—— 說到 Funk 的話,是喜歡怎樣的類型呢?
我超愛 The Meters 的喔。由「P-VINE」廠牌發行的精選盤後,那時我每天都會聽。10 多歲時只聽 Keith Moon(The Who 的鼓手)的鼓;20 多歲開始則沉醉在 Joseph "Zigaboo" Modeliste 的鼓中(The Meters 的鼓手)。
—— 把 Keith Moon 和 Zigaboo 放在一起看的話,果然就能感受到茂木先生音樂的根源。
完全正解(笑)。受到 Keith Moon 和 Zigaboo 很大的影響,Zigaboo 的鼓在一首歌裡彈跳與不彈跳之間時,非常有趣。然而他的鼓並不是自享其樂,而是以樂團的和諧所淬煉而成的聲音,這點影響我很深。
◢ J.B's - 《Doing It To Death》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53232538966-1UiJiyvjKZ.jpg?width=1200)
—— 沿著 Funk 的話題下去,我也會選 James Brown 的的個人樂團 J.B’s。著迷於《Food For Thought》的話,也會跟著喜歡《Doing It To Death》。
這張對我們團員來說或許是非常重要的作品。複數的樂器雖交疊在一起,但卻呈現出一條律動感,這樣的作法是我們嚮往的。在製作《King Master George》時(1992 年發行的第二張專輯),製作人窪田晴男先生向我說:「這並非由一個人完成,而是讓吉他和貝斯、鼓、鍵盤有機地交織而成一個律動」。你剛說的這兩張專輯就是最好的例子。
—— 說到 J.B's 的話,《Pass The Peas》這張專輯在 De La Soul 的〈Pass The Plugs〉,以及 Eric B. & Rakim 的〈I Ain't No Joke〉裡都被取樣過,可說是取樣素材的大寶庫呢。
沒錯沒錯。Funk 和 Soul 的唱片會成為佐藤君製作初期音源的素材之一。像是 Curtis 的〈Move On Up〉 後半不是有鼓的 Solo 嗎,在籌備《Neo Yankees' Holiday》的專輯時(1993 年發行的第三張專輯),佐藤君買了一台 AKAI S900,並在製作 Demo 的階段把那段取樣了進去。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53233102765-yXIXUFCPzz.jpg?width=1200)
◢ Carlton & The Shoes - 《This Heart Of Mine》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53233147974-3UeQYPB2qQ.jpg?width=1200)
—— 說到取樣的部分,Fishmans 的<RUNNING MAN>(收錄在《Neo Yankees' Holiday》)是引用 Carlton & The Shoes 的<Give Me Little More>裡的樂句對吧?
那個啊….是致敬(笑)。佐藤君在 Demo 裡放進 Carlton & The Shoes的<Give Me Little More>,我們也都很常聽 Carlton & The Shoes,《This Heart Of Mine》真的是一張很棒的專輯。第一張專輯《Love Me Forever》當然也很棒,但整體來說還是第二張好。正好在製作《Neo Yankees' Holiday》時,由廠牌「OVERHEAT」CD 化了這張專輯,大家開始聽了起來。我認為當時帶來的衝擊是,我們對取樣文化的關心與歌曲<RUNNING MAN>有了相互作用。
—— 《空中キャンプ》(1996 年 2 月發行的第五張專輯)裡收錄的<Baby Blue>,也有點<Give Me Little More>的氛圍在裡頭。
沒錯,只是已經不像<RUNNING MAN>時所追求的東西了。在《空中キャンプ》的階段時,或許已將養分充分吸收在體內了吧。雖說 The Wailers 的節奏也是這樣,將那樣音樂性的要素滲入身體中,最終以自己的東西去落實在各種實驗裡。
◢ Arrested Development - 《3 Years, 5 Months and 2 Days In The Life Of...》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53233462904-Uv9R3IYjNT.jpg?width=1200)
—— 90 年代前期的 Hip Hop 專輯選了好幾張作為候補,茂木先生最終選了Arrested Development 的第一張專輯。
這張專輯的存在真的很了不起。<People Everyday>借用了 Sly & The Family Stone 的《Everyday People》並發了單曲,大家情緒激昂地說:「這個很屌耶!」。在那之後樂團一口氣地加速了起來。
—— 加速的東西是指 Fishmans 的作曲速度嗎?
對。初期的專輯都是以流行的曲調來思維,從《Neo Yankees' Holiday》開始常有:「接下來要去哪裡」之類的會議討論,像是我們想做的東西、或是只有我們真正認為酷的東西才去做。當時佐藤君的家在東北沢和池ノ上的中間,我們會在那邊集合討論各自的想法。
—— 原來是這樣的時期聽了 Arrested Development,其他原本要選的 Hip Hop 專輯像是 De La Soul 和 The Pharcyde 也可以分享一下嗎?
沒錯,就是這樣。我覺得 De La Soul的《Breakadawn》的 12 吋版本很酷,那種感覺似乎跟〈Go Go Round This World !〉(1994 年 2 月發表的單曲)有所牽連著。一陣饒舌後的抓耳合聲襲來,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 原來如此。
然而,佐藤君的狀況是從樂曲內部的抽象事物盡力表現,最終成為他獨有的旋律線與語言。以 Fishmans 來說的話就是〈Just Thing〉了(收錄在《Neo Yankees' Holiday》),在那之後慢慢地將語言刪減,我也經常對佐藤君的歌詞感到驚艷。
◢ Massive Attack - 《Protection》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53233773059-U0EJ0q2yNI.jpg?width=1200)
—— 談到在《空中キャンプ》之後的 Fishmans,就有很高機率會提到 Massive Attack 的名字。這次選了 Massive Attack 於 1994 年發行的第二張專輯《Protection》。
雖然大家也很喜歡 Massive Attack 的出道專輯《Blue Lines》,但果然還是選了《Protection》。尤其是聲響上的塑造,確實地將這種緊張感揪住了我們的耳朵。關於這張專輯首先會產生「聲音真棒啊」的這種記憶。到了這個時候,開始錄製《Neo Yankees' Holiday》而成為相關人員的 ZAK,幾乎以成員之姿參與了表演與錄音的活動,ZAK 也極力稱讚《Protection》的聲音很棒。聽的方式雖然很簡單,但每個音都緊張的不得了。與其說是只能在正確的地方敲下小鼓,不如說是沒有任何即興演奏的餘地(笑)。
—— 在《空中キャンプ》之後,茂木先生的鼓也完全變成這樣了耶。
是的,在倫敦製作的《ORANGE》(1994 年 10 月發行的第四張專輯)雖是Fishmans 以現場樂團的感覺錄製而成的作品,但從《空中キャンプ》後就改變大部分的手法。在《空中キャンプ》的這段時期,佐藤君喜歡的是 Portishead 的《Dummy》和 Digable Planets。
◢ Caetano Veloso & Gilberto - 《Tropicalia 2》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53234942261-WSALyBqCvj.jpg?width=1200)
—— 選這張專輯讓我感到有些意外,巴西的傳奇兩人於 1993 年的共演之作,是 90 年代巴西音樂的傑作代表。
這是 ZAK 推薦給我的,ZAK 在表演前的聲音測試經常會放這張專輯,特別是第一首〈Haiti〉,不論到那個表演場地都是必播的曲目。
—— 這張專輯裡的那個部分吸引到你?
這張是我們理想的聲音喔,不論是音質或是音幅感,都能感受其精煉磨亮而成的部分,初次聆聽時真的被嚇了一跳。在錄製 Fishmans 的〈Melody〉(1994年 6 月發表的單曲)的時候,ZAK 告訴了我們這張專輯,聆聽的瞬間擄獲了全團員們的心。製作的品味相當驚人,究竟是如何浮現出這些想法的呢,我一直在想。
—— 沒有被侷限在搖滾形式的編曲,甚至還能感受到類似雷鬼的東西。
沒錯,如此完美的專輯幾乎可以說是沒有。若是被問到:「只能推薦一張的話」,毫無疑問就是推薦《Tropicalia 2》這張專輯。
◢ TLC - 《Crazy Sexy Cool》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53235190585-ZBVQ2mMwvd.jpg?width=1200)
—— 這張專輯是 1994 年發行的。
啊嘶~這時候的 TLC 真的夭壽讚(笑)。佐藤君和我和 ZAK 都很愛這張專輯,〈Creep〉、〈Red Light Special〉、〈Waterfalls〉都是讓人驚豔的名曲,在聲音的塑造上也是 TLC 三人的生涯巔峰。佐藤君阿,買了 TLC 的宣傳用的音樂錄影帶(原文為:Video Clip),然後與模特兒 MariMari 一起編舞練習(笑)。
—— TLC 的第一張專輯還有點偶像的感覺,但第二張就完全改變了。
沒錯,對我來說絕對是《Crazy Sexy Cool》大勝!雖然剛重聽覺得有些模糊,但大概在 93、94 年的時候,世界的 BPM 呈現一種悠遊自在的氛圍。在這個時候,Fishmans 也很自然地將這種節奏感浸透在樂團裡,朝向《空中キャンプ》的這股流動,說不定也有受到那時氣氛下的影響。
—— 《空中キャンプ》裡鼓的音色有相當程度的改變。
在製作《空中キャンプ》的時候是在個人錄音室,所以沒有真鼓可以打。到頭來就以 MIDI 鼓組代替,並試著讓聲音能夠被替換。當時把《Crazy Sexy Cool》聽得非常熟,發現 Massive Attack 的〈Protection〉和 TLC 的〈Waterfalls〉兩者小鼓的聲音很相似,於是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尋 MIDI 鼓聲的正確答案。
◢ Madonna - 《Ray Of Light》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53235494296-Hts4G57SAm.jpg?width=1200)
—— 雖然選這張覺得有些意外,但重新聽過之後,覺得超有 Fishmans 的感覺(笑)。意外的程度是竟然有像《宇宙 日本 世田谷》(1997 年 7 月發行的第六張專輯)。
這點還蠻有趣的(笑)。ZAK 聽了這張專輯也印象深刻。
—— 1998 年發行的這張專輯是由 William Orbit 製作,非常有 Ambient 的氣味在裏頭。
沒錯沒錯,是 William Orbit,由他製作的緣故,使 Madonna 有一口氣出來的感覺。我 在 80 年代的時就很喜歡 Madonna了,我認為從前作《Bedtime Stories》到這張的聲響變化也非常酷(此時正聽著第一首〈Drowned World / Substitute for Love〉)。即便是如此絕佳的聲音塑造,也與樂曲完美契合。
—— Madonna 在開始熱衷於瑜珈與卡巴拉(猶太教的神祕主義思想),大約是 90 年代中期之後的事。走向世紀末的時代氛圍,與 Madonna 自身注重精神性而成的作品交疊,我認為《宇宙 日本 世田谷》也有那個時代下的氣氛。
那張專輯確實有 Ambient 的感覺呢。正因為這樣,在製作《宇宙 日本 世田谷》後,用耳朵聽了《Ray Of Light》時也覺得相當適切。〈WEATHER REPORT〉一曲確實有其相近的地方,像這樣無意識地將同時代的作品自然拉近。
◢ Pieere Henry - 《Metamorphose - Messe Pour Le Temps Present》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53235785436-Wm6LZfXi7g.jpg?width=1200)
—— 最後則是 Pierre Henry 的混音專輯。Pierre Henry 雖然是法國現代音樂的作曲家,但卻收錄了 Fatboy Slim、Dimitri From Paris、Coldcut 等人的 Remix,是張能夠看見 90 年代後半轉向 Dance Music 場景的作品。
Pierre Henry 也是 ZAK 推薦給我的,其他團員是否有聽我並不知道,但因為 ZAK 和我都超喜歡這張專輯,在現場表演時的取樣素材也曾受到啟發,像是 TeK9 的 Remix 版本也曾取樣過用在表演中。
—— 這張專輯是 1997 年發行的。
97 年嗎?那麼說不定是我一邊聽著這張,一邊作業著《宇宙 日本 世田谷》。這張堆滿了鼓手視野想像不到的節奏靈感,非常新奇,像是一種思想上的寶庫,ZAK 則擅長處理像這樣子的想法。
—— 聽你談了這些話題,果然こだま先生和 ZAK 先生帶來的東西對 Fishmans 來說非常重要呢!
恩,正是如此。基礎是由こだま先生教我們的;和 ZAK 一起共事的五年裡,被他帶往我們不曾想過的地方去了,我認為他們兩人的存在是無可取代的。
![](https://assets.st-note.com/img/1653235927583-NwwaykDmIN.jpg?width=1200)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