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異國情調~樂園音樂再入門
■ 篇名:關於異國情調~樂園音樂再入門
■ 文字總量:2391 字
■ 翻譯 / 校稿:愛迪生發明的是黑暗
■ 原文作者:松永良平
■ 圖片 / 原文出處:BRUTUS
異國情調的誕生
聽過異國音樂的人,數量應該有增加吧?在這個炎熱的夏季,實際上就算不出門,異國音樂也作為一種在腦內逃離到異世界的度假音樂。
從細野晴臣的「熱帶三部曲」到 YMO 的名作,或者是現今日本海外音樂人如Khruangbin、John Carroll Kirby、Pearl & The Oysters 等人演奏樂園般的聲音作為入口,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異國」感正在成為新的事物也說不定。
最初,關於「異國情調」一詞,雖然已被廣泛使用,但或許有些聽眾並不了解其詞源和音樂歷史。
異國情調的詞源來自英語中的「exotic」,這個詞本身的意思是「陌生的」或「稀有的」,它並沒有南國和樂園的意思。然而,它最初被賦予這層意義,則要追溯到 1957 年美國鋼琴家兼作曲家馬丁·丹尼(Martin Denny)發行的專輯《Exotica》,以及收錄在專輯第一首的曲目〈Quiet Village〉。〈Quiet Village〉的原曲是來自異國音樂的先驅之一萊斯·巴克斯特(Les Baxter)於 1951 年發表的歌曲,而馬丁·丹尼很喜歡在夏威夷的度假飯店中翻唱這首曲子。
〈Quiet Village〉裡神秘的鋼琴旋律、顫音琴演奏的律動、鳥鳴模仿(怪異的鳥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兩年後,也就是 1959 年,當阿拉斯加和夏威夷被合併為美國的新州時,在全美排行榜上獲得大成功,因此成為了「exotica」的起源。而在日本,「exotica」被簡略成了「exo」(エキゾ),並開始以此稱作音樂的新用語。
最初的「exotic」演化成「exotica」,腦內的樂園音樂成了一個在全美流行的音樂類型。在這個時期,馬丁·丹尼、萊斯·巴克斯特、墨西哥作曲家埃斯基維爾(Esquivel)以及從馬丁的樂團獨立而出的阿瑟·萊曼(Arthur Lyman )等人,都分別推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異國音樂作品。
這些作品以非西方的旋律與節奏創造出異世界的氛圍,在這其中原本就包含著「逃離此處」的元素。在 1950 年代,儘管世界正迎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復興,但人們仍對東西方的冷戰與核戰心生恐懼。另一方面,太空火箭的開發,以及飛機的發展與進步,都引起人們了對世界旅遊的興趣。
在這樣混合著恐懼和快樂的時代狀況下,去理解「異國」的背景或許是件不錯的事。雖然它的聲響充滿著驚奇,但專輯封面上常常出現著金髮美女,這點非常有趣。
異國情調的再發現
異國音樂在 60 年代初期的熱潮一度消退,但在 70 年代意外在日本重新備受注目,其中主要的推動者就是細野晴臣。他被稱作「熱帶三部曲」的個人專輯,包括《TROPICAL DANDY》(1975)、《泰安洋行》(1976)、《はらいそ》(1978),以及早期 Yellow Magic Orchestra(YMO)的作品,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捕捉異國音樂的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在 YMO 成立之際,細野先生更發下「要讓馬丁·丹尼的音樂以 Disco 方式在世界上獲得成功」的豪語。
然而,馬丁·丹尼、埃斯基維爾等異國音樂名作,卻以人氣盤的方式被裝飾在中古唱片行的牆面上,這件事則要追溯到 1980 年代後期。
其中,對此有著重要影響的是由日本獨自編輯並發行的馬丁·丹尼精選輯 CD《ベリー・ベスト・オブ・マーティン・デニー エキゾティック・サウンズ》(1988)。該專輯的選曲與監製,是由從 70 年代起就一直在收藏馬丁·丹尼黑膠唱片的ヤン富田所負責。
在 90 年代,Lounge / Cocktail / Mondo / Strange 等文化背景下,異國音樂開始受到全球的熱愛,而日本也受到「購買二手唱片很酷」的渋谷系潮流支持,那是一個「每人家中都應該要有一張異國音樂唱片」的時代。
21 世紀異國音樂
約在 2000 年前後,東京成立了一支名為 SAKEROCK 的樂團,受到細野晴臣的「熱帶三部曲」等影響的年輕世代音樂人,該樂團的名字取自馬丁·丹尼的曲目〈Sake Rock〉,而實際上 YMO 也以放慢節奏的版本翻唱馬丁·丹尼的〈Firecracker〉(皆收錄在專輯《Quiet Village》)。
SAKEROCK 將自己生活中的某種懷舊情感以及意想不到的行動,以音樂的方式轉化成現代化的異國感。雖然各自詮釋的方式不同,但後來加入同廠牌「カクバリズム」的樂團 cero,其團名也是加入了「exotica」一詞(全名為 contemporary exotica rock orchestra);而 VIDEOTAPEMUSIC 也是以錄影帶記錄他人影像結合音樂,並與自己的感覺融為一體,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異國感。
在日本海外,2000 年以後,人們開始對非洲的 Funk 以及泰國 Beat Music 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 Vaporwave 和環境音樂等領域,也可以找到少部分異國情感的痕跡。透過 YouTube、串流平台服務以及社群媒體的分享情報,也讓深入挖掘的速度大幅提升。從這層意義來說,發現異國音樂的愉悦,並接觸到過去的音樂資源,這件事比以前來得更加容易。甚至可以說,對於日本海外聽眾的感覺來說,最初發現日本的 City Pop 音樂也可以解釋為一種發現異國音樂的存在。
隨著對歷史和文化的理解逐漸提高,原本妄想與誤解的異國感,或許不能再單純地認為有趣而已。現在或許就是這樣的時代,然而,我認為對異國音樂的定義仍可以保持曖昧,但是,它並不僅僅是一種令人愉悦的避暑音樂,也不僅僅是一種用來嘲笑異文化的音樂,我們需要保有這樣的意識去聆聽。
重要的是,對於發現與自己的感覺有所不同的未知時,並不是要排除那個「不知道」的部分,而是對「因為不知道所以有趣」的部分去接受、交流、並保持讓自己深入探索的心情。在冷氣房裡坐著欣賞著令人沉醉的異世界音樂,這並不是一趟逃避行,實則更是一場前往下趟音樂冒險的邀請。